一场看似市场博弈的正常诉求行为,却被演绎成一种“霸王”与“反霸权”的弱者与强者之间的较量闹剧,本处于消费者对立面的家具商家,在与红星美凯龙这样气势庞大的连锁卖场巨无霸相比,却成为备受舆论同情的弱者。
显然,红星美凯龙之前向场内商家征收保证金和广宣费的战略联盟策略,导致的阴霾并没有消失,却反而让其越陷越深。
这一行为,最近又被赋予新的解释——“为上市圈钱”。
东莞名家具俱乐部秘书长方慧坦言,“圈钱是红星美凯龙的首要目的,它想迅速敲定行业龙头的地位,成为首个A股上市的家居流通企业对车建新(红星美凯龙董事长)来说是标志性的。”遗憾的是,这一说法,也得到某些依然在红星场内赚钱经销商的佐证:征收加盟费,一来能在短期之内增加红星现金流;二来也能在上市后的一段时间内为红星的新开店面预售铺位以保证人气。
与此同时,红星并购吉盛伟邦的计划,也被曝出“泡汤”的坏消息。
一连串失利事件的接踵而至,是否都与“战略联盟策略”遭遇场内商家“抵制门”相关,且暂无直接关联,不过这些相关事件,对中国家居业大佬的影响极坏却是毋庸置疑的。
笔者曾在《“红星”遭遇“抵制门”背后的利益博弈》一文中提及,红星遭遇场内商家集体抵制,必然是与场内商家自身的经营状况有一定关系。试想,所有与红星达成战略联盟的企业,都能够在这个庞然“航母”中获得属于其战略层面的利润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大卖场,从来就没有只赚不赔的商家。由于卖场集中度较高,商家之间短兵相接的机会更多,激烈竞争的结果更惨。商家若进驻红星所有的卖场,必然导致其经营战线越拉越长,若是有太多的店面出现经营不容乐观的悲剧,那么,最终结果必然是商家先死。这是众商家不愿意看到!此次,众商家之所以能形成一股合力抵制,显然与其经营利润有直接关系,庞大的现金流被红星变相“冻结”,显然对商家来说是难以承受的!
再反过来想,假若进入红星卖场的所有商家都是稳赚不赔,或者是大部分商家在红星卖场都获利颇丰,会不会也一直抵制?我想,几率可能会小很多。商家唯利是图的本性是能够分清楚什么是可以商量的条件的!虽然,不排除一些故意“哭穷”的极端分子,但是,我想这绝不会成为大多数商家齐心“抵制”的必然理由!
此次,“红星”通过战略联盟的形式,要求商家承担看似数量有限的保证金额和广宣费,但是由于商家与红星捆绑的店面数量较多,结果触动了商家的底线,或者是“痛楚”。商家猛然感觉,以“战略联盟”名义要求缴纳保证金和宣传费用的理由,不再是为自身考虑,也没有所谓的保证产品质量一说(商家相信自己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而是为红星的资金流动性或者是上市的“阴谋”考虑,于是,红星的麻烦随即而来。
商家的生死存亡,远比一时的小惠小利实在。他们在考虑自己能否生存的前提下,进而萌生了“抱团作对”的凝聚力,把商家之间暂时的利益争夺抛弃,而转向一至声讨对他们而言,更庞大的对手。
于是,有关红星的坏消息在舆论的推波助澜下,越来越多,越来越急。
红星自导的战略联盟策略目前来看是砸了自己的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