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企业走不出国门时,国内竞争就等于国际竞争


  因为中国经济发展起步较晚,底子较差,所以,长期以来,眼看着一些高端产业和附加值高的产业被跨国公司抢占,束手无策。目前,在一些战略性产业方面,中国市场已被跨国公司牢牢把握,民族企业一个个被围困于国内,不仅不能走出国门,连在自己的领地上也站不稳、活不好。

  例如,中国的计算机技术和软件相关行业,民族企业几乎陷于窒息。跨国公司通过各种方式和策略,使中国的竞争者或潜在对手生不如死,不能站立。金山软件被微软长期挤压,结果只好转移方向。最近,美国欧特克(A utodesk)公司在中国降价80%进行倾销,中国的微弱CAD企业又面临危机。

  中国人看到微软黑屏的威协,看到谷歌与中国政府的叫板,同时,也看到IBM强势涉足中国机密领域。这都是中国民族IT企业业软弱的结果。这种现状已经不能继续下去了,如果继续下去,情况就会直接威协到中国的国家安全。

  我们记得,在亚州金融风暴中,当香港股市面临国际对冲基金打压的时候,中国政府积极“托市”,使香港股市避免崩盘的危险。现在,在一些战略性产业中,中国的实体企业正遭遇国际跨国公司严重打压,相关民族产业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更加需要国家“托市”,防止相关行业的崩盘?

  一直以来,为了增强国内产品在国外的竞争力,政府实行了出口退税政策,使中国的一些加工产品得以走向世界。尽管那些出口产品的附加值不高,但在中国经济的起步阶段,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所以,产业的发展和振兴,离不开国家的政策支持。

  当然,出口退税只是政府支持的一个方面。

  当商业竞争的炮火在国内铺天盖地的时候,仅靠出口退税已经没有作用。因为,这时候,民族企业生存都有问题,能在国内销售就已经不错了,不可能有真正的出口,在这种情况下,采用出口退税政策进行扶持就是一句空话,对企业来说,如同隔靴搔痒、望梅止渴。

  这时我们必须目光转向国内,关注国内市场,研究如何支持民族企业应对打入中国国内的跨国公司。因为,当企业走不出国门时,国内的竞争就等于国际的竞争,甚至比国际竞争还要紧;这时,内销也就是出口,甚至比出口还艰难。

  我们设想,如果,当美国欧特克(A utodesk)公司在中国降价80%进行倾销时,中国政府能给国内民族企业30%的补贴,那么就有两全其美的结果:消费者得到了价格的实惠,民族企业也有了一线生机。

  所以,形势变了,我们的财税扶持政策也要改变。总之,政府的财税政策既要有利于攻,也要有利于守。要加大对战略性产业中民族企业的扶持力度,除对出口企业实行退税政策外,还应对一些战略性行业中受困于国内的企业给予财税补贴,提高这些企业的“守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中国的战略性民族产业在跨国公司的打压中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