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祀关公:人们祈求平安的心灵鸡汤


祭祀关公:人们祈求平安的心灵鸡汤
   -----从中华民族敬奉关公说民间信仰

     赣州风水养生堂  曾祥裕
(QQ175613195,电话  13766307454)

    
     文有曲阜孔林,武有洛阳关林。除孔、关之外,无第三人能享“林”之殊荣。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的关林,现存明清殿宇廊庑150间,占地180亩,是武圣关羽的含元之所,也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

   提起关羽,大概妇孺皆知,老百姓皆称其“关公”。人们青睐他作为一种超人间力量的神灵,而加以顶礼崇拜。同时,忠义、护国、神勇、灵祐、保民、绥靖、伏魔、宣德等一顶顶桂冠,不断地加在他的头上。我在多年从事风水实践中,福主常请求指点如何安放关公神像,以他的神力镇宅,趋吉避凶。已丑年岁暮,我慕名参观了洛阳关林,从其壮观的规模和别具一格的布局,更加深了解了为何如此国人敬仰关公。

     我步入宽敞的关林广场,感觉到洛阳古都的大气和对关公的尊重。关林让死后的关羽“头枕洛阳,身卧当阳,魂归山西”。身首分离的背后演绎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故事。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解人(今山西运城),《三国志》卷三十六有《关羽传》。据史书记载,公元219年,汉蜀将关羽失荆州,困麦城,后被吴将马忠所获,在临沮漳乡被杀,孙权为了嫁祸于曹操,于是将关羽首级盛在木匣,派人星夜送至洛阳。曹操识破孙权之计,便刻木为身,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城南。

    关林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清代扩建和增修,其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接洛龙大道,东傍伊水清流,为海内外三大关庙之一,是我国唯一的“冢、庙、林”三祀合一的古代经典建筑群,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乾隆、光绪皇帝、慈禧太后都曾拜关林,并题有匾联,悬挂至今。关林占地100亩,翠柏800多株,殿宇廊庑150余间,石坊4座,大小石狮子110多个。碑刻70余块。这里隆冢丰碑,殿宇堂皇,古柏苍郁,景色幽雅。    

       

                关林布局图
     关林的建筑规格是按照宫殿形式修建的,布局严谨壮观。庙前有戏台,中轴线建筑依次有大门、仪门、甬道、拜殿、大殿、二殿、三殿、石牌坊、林碑亭、关墓,分别坐子山午向兼癸丁;中轴线两侧附以其他形式相同的对称建筑物。进入庙门,一条石狮甬道石柱顶 上和两侧古柏树枝上系着小红丝巾,在风中飘扬,寄托了无数游客祈福心愿。

   巍峨大殿始建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面阔七间,进深三间,高26米。庑殿顶,琉璃瓦覆盖,五脊横立,六兽扬威。正门上,有12幅明代俘雕木刻。说的是桃园三结义,三英战吕布等故事。二殿五开间,庑殿式,门上悬挂着“光昭日月”匾额,是清光绪帝御题。殿中塑关羽怒视东吴像,左侧站着手棒大印的关平、右侧站着手持大刀的周仓。二殿左右各建有一座硬山式的陪殿,左为张候殿,右为五虎殿。三殿硬山式,面阔五间,规模较小,内塑关羽夜读春秋像、关羽出行图和睡像,故又称寝殿。  
 
    如何来评价关羽?
 
  关羽的一生,忠肝义胆,诚信磊落;咤叱风云,横扫千军,堪称英雄人杰,令万民景仰。 封建社会用“忠”、“义”来教化百姓,而关羽对刘备至忠、至义,人们就尊关公为圣人。宋代以来,对关公屡加追封,“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已,庙祀 无垠”。“午夜何人能秉烛,九州无处不焚香”,关公作为历史人物成为忠义化身、道德榜样,并走上神坛。关羽的封号经过明、清皇帝的步步加封,终于封到“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佑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无以复加的地步,儒释道共同尊奉。

   但对于三国人物的评价,有两幅对联说得比较中肯,令人难忘。其一是对关羽的评价:       匹马斩彦良 偏师擒于禁 威武冠三军 爵号亭侯公不忝,
         河北降孟德 南郡败孙权 头颅行万里 封称大帝耻难消。

   这幅对联,上片褒之,下片贬之,俱有事实依据,评价比较中肯。         

    在央视百家讲坛讲解易经,为大陆人捧红的台湾学者曾仕强先生,在讲胡雪岩时,有一句话说的好:“刘备成也桃园结义,败也桃园结义”。要不是关羽大意失荆州,刘备就不会有白帝城托孤这场戏了,蜀汉就不会国力快速下降,导致国破人亡。 关羽的大帝封号是清朝加封的!其实是当政者用来宣扬封建思想里的愚忠!关羽死后享受的殊荣是统治者别有用心的做秀吧!

    神化了关羽居庙而“生”。据《荆门志》记载:湖北当阳县玉泉景德禅寺关羽庙“兴于(南朝)梁、陈间,盖始于智者大师开山之时也。历隋至唐,咸祀事之”。唐代贞元十八年(802年),“荆南节度使江陵尹斐均,广其祠宇,增于旧制”。这是最早的关羽庙祭祀。
后来关羽庙越来越多。据统计,有资料可查的50个府、州、县、乡共有480余处关帝庙宇。台湾据1930年统计,关帝庙为150座。 道光《澂江府志》云:“各村落俱建(关帝庙)祀。”由此可见,关羽信仰之普及化,它已触及到县以下的村落镇堡中去了,这是明清以来封建国家敕封诸神中所很少见到的。

   明清时期中国崇奉关羽,对其周边各国也有强烈的影响。万历二十年(1592年),明清政权派军队到朝鲜援助抗倭作战,“见朝鲜遍祀关帝,诵述满其国中”。越南、流球等国也都立庙奉祀关羽。日本、新加坡、泰国等东南亚国家,也有信仰关帝的。尤其在日本东京华人待,关帝庙金壁辉煌,香火昼夜不灭。

    祭祀关公成了人们祈求平安的一道心灵鸡汤。据《北京晚报》2000年10月13日一则消息,其标题为:“香港警署集体拜关帝”,其内容称:香港尖沙咀警署近月来接连发生警长撞车死亡,一名女警自杀,以及一名警员的12岁独生子坠楼身死等不幸事故,导致该警署人员上下心绪不宁。新任的外籍指挥军官为求下属心安,特准许举行全体人员“拜关帝仪式,以驱除邪气”。

    这种社会现象是一种民间信仰使然,不必论证其是否科学。
   民间信仰主要指神灵信仰,从它历史上发展过程来看,一般的来说,是出于纪念性的和感恩式的……社会各界对它的宽容程度是比较高的。这种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比佛教信仰和道教信仰更具有民间的特色。
    民间神灵信仰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把传统信仰的神灵和各种宗教的神灵进行反复筛选、淘汰、组合,构成一个繁杂的神灵信仰体系。不问各路神灵的出身来历,有灵就香火旺。这鲜明地反映了中国世俗信仰的多元性和功利性。
    大学者钟敬文也说过,民间信仰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民众中自发产生的一套神灵崇拜观念、行为习惯或相应的礼制制度。“中国民间信仰”指的是流行在中国民众间的神、祖先、鬼的信仰;庙祭、年度祭祀和生命周期仪式;血缘性的家族和地域性庙宇的仪式组织;世界观和宇宙观的象征体系。
    民间信仰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既有自然崇拜,又有神明崇拜,但以神明崇拜为主。礼敬关公这种民间信仰其实满足了广大民众对真善美的认知和祈求平安健康情感的需要。

     一般人们进庙宇向各路神仙祈祷,多为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所以渴望通过超自然能力的帮助使自己摆脱逆境,改善自己的生活。他们相信,通过神灵的帮助和庇佑,自己的未来是很美好的。

    就如风水,我们大可不必戴着有色眼镜,鸡蛋里挑骨头,予以封建迷信或伪科学的定性,而横加指责。几千年传承下来的风水理论体现了中国人追求生存安全的观念和经验,其精神实质是“天人合一”,充分表达了千百年来中华民族追求太平社会、幸福生活的强烈愿望。尊重民间风水信仰,就是尊重众生的生存安全的情感需求,也是人文关怀的一种表现。
      让我们炎黄子孙在开创现代化文明进程中,尊重传统文化,薪火相传,将中华文化的精髓在新时代得以发扬光大,为促进人类和谐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