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论蚩尤——历代名人论蚩尤之六


 

司马迁论蚩尤
 
——历代名人论蚩尤之六
 
 
 
司马迁(约公元前145或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司马谈之子,字子长。年十岁能诵古文,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浮沅湘,北过涿鹿。初仕郎中,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继父职,任太史令,扈从汉武帝北巡,祠轩辕黄帝陵于涿鹿桥山。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与唐都、落下闳等共订太初历,对历法进行改革。后因为孤战不敌、被迫降于匈奴的李陵辩解,触怒汉武帝,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发愤继父完成所著史籍,人称其书为《太史公书》,后称《史记》,上起黄帝,下迄汉武获麟,计百三十篇。其文考信实录,秉笔直书,不虚美,不隐恶,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刘向、扬雄等皆称其为良史。
 
司马迁论蚩尤的文字,是从《史记·五帝本纪》中摘录。司马迁限于秦火之后史料奇缺,对涿鹿两战的记述,发生时间先后颠倒,因果关系未能说清,也不知蚩尤乃为黄帝叛臣,涿鹿之战发端于山东等。但是,对两战战场的区分、记载,则依实际调查记录精准;对于大的历史背景记述实在,对蚩尤的暴虐记述确切。其文如下:
 
        轩辕之时,神农氏世衰,诸侯相侵伐,暴虐百姓。而神农氏弗能征。于是,轩辕乃习用干戈,以征不享。诸侯咸来宾从,而蚩尤最为暴,莫能伐。……蚩尤作乱,不用帝命,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
 
        蚩尤的贪婪、残暴、背信、犯上作乱,是历史上任何史学家,任何典籍,任何文人、学者都叙述、记载、认识一致的,绝无任何不同的说法。只有任昌华等“敢于向《史记》叫板”的、自诩为“文史专家”的人,才狂悖无状,叫嚷着为蚩尤翻案,决心将其装扮成什么狗屁不如的“文明始祖”,以其否定轩辕黄帝的历史功绩。但是,他们对商汤、周成王、周穆王、管仲、孔子、司马迁等人的记述,则提不出半点有理有据的反驳。如此,竟管其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而吓唬别人,但其为蚩尤翻案之举,注定是要同蚩尤一起,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谓之不信,历史作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