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不是救命稻草


清议:新能源不是救命稻草

 

为应对全球变暖引来的大灾难而加快发展低碳新能源吗?恐怕所有人都被忽悠了,而且未必不是西方人士用来阻碍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加快本国工业化进程的借口。

 

曾预测喜马拉雅冰川将在2035年消失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小组(IPCC)负责人,最近麻烦不多。媒体指责其利用不实说法获取研究经费。

 

虽然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喜马拉雅冰川最早会在2350年消失,而且这项研究的可靠性也值得高度怀疑,但起码明确了一点:穷国的工业化进程并不是冰川消失以及全球变暖的元凶。

 

10年我曾注意到瑞士发布的一项研究成果称:瑞士经济无法承受新能源带来的高成本。大家知道,瑞士的经济结构,即使在发达国家也是最轻的,其主导产品为巧克力和精密仪器。相比之下,中国经济则在加速重工业化。鉴于中国的工业化目标远远没有实现,2/3的人口还生活在缺乏基础设施的农村,人均铁路、人均发电量、人均钢铁及各种有色金属均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所以,一旦中国落入了西方别有用心者的圈套,不切实际地将未来能源工业的发展重点放到新能源,工业化进程必将由于过快的成本上涨而减速。

 

似乎可以肯定,新能源的高成本拖不垮瑞士经济,但足以拖垮中国经济。

 

糟糕的是,如果在人口红利消失与人口严重老化到来之前不能加快的工业化进程,中国的工业化目标恐怕再过100年也休想实现。原因是总人口抚养比的过快提升与育龄妇女生育率持续下降,将使得国内总人口到2100年降至5.6亿人以下。通常情况下,一个经济体总人口的减少,一方面是内需不足的首要原因,另一方面则是就业不足以至GDP持续减速的主要原因。

 

我在一年前的一项关于中国经济长期趋势的研究中指出,国内劳动人口峰值将在2017年出现,总人口峰值将在2021年前后出现,虽然此后农村剩余劳动力还可以成为新增就业的来源,但是,即便是这一动力,也将在2028年消失。我不是IPCC,不需要靠谎言获取研究经费。

 

所以我相信,从现在起,到2017年,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最重要的7年。历史将会证明这一点。

 

不幸的是,决策层显然是被西方人以及他们的理论给严重忽悠了。限制增长的政策已经持续了7年,目前的事态表明今后还将限制下去。大家想一想,如此限制,究竟是限制了谁?究竟是对谁有利,对谁不利?

 

在股市,许多人相信新能源将是今年的投资热点,今日大盘狂泻中金风科技的放量上涨,表明这一判断受到不少投资者的认同。不过,连IPCC都错了,跟风者不会马失前蹄吗?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