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笔”为什么容不下一所小学?


“大手笔”为什么容不下一所小学?
杨于泽

  祥坂小学,位于福州市台江区闽江北岸,有100多年的历史,刚被推倒重建,总投资达1500万元。有一尘不染的教学楼,有红绿相间的塑胶跑道,一年半前还举行过盛大的竣工剪彩仪式。但中广“中国之声”昨日报道,新小学现在又面临拆迁,要让位于规划中的中央商务区,那是福州市的一个“大手笔”。
  “中国之声”质疑的是,有关部门的规划朝令夕改。珠不知,在一些地方,所谓城市规划本来就是长官意志的反映。政府的政策讲究灵活性,所谓规划立法,自动是走了立法程序,但立法也不过是办一个认认真真办个手续,里子还是长官意志。现在领导想建中央商务区了,规划不修改行吗?是人总不能让尿憋死。朝令夕改,说起来还是领导们与时俱进,换一种修辞,就是“求真务实”了。
  如果领导有当今程度的“领导权”是现实需要,他之朝令夕改,恰恰证明他在行使权力,在认真做事。推倒祥坂小学,听说要付出至少1500万元的代价,但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以前领导没想到建中央商务区,自然规划如彼;现在想到了、想通了,认识到建中央商务区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就只好改规划,一切推倒重来。我们不能因为一所造价1500万元的小学,就束缚住领导日新月异的施政思维。
  问题在于,福州市需要一个商务区吗?现在中国很多城市都在建中央商务区,有的城市甚至同时在建几个。据说,建中央商务区必须是国际级城市,能够集聚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通过高度集中,提高商务效率,再反过来吸引企业总部入驻。福州要建中央商务区,未必经过可行性论证,其实也是长官意志。
  当然,我们也可以撇开国际标准,允许中央商务区“中国化”,建福州的“中央商务区”,实际上就是比较繁华的商业区,高楼大厦比较集中而已。不知道纽约、伦敦的中央商务区有没有小学或者其他学校,但中国化的“中央商务区”,为什么就不可以保留一所有百年历史的小学?保留小学,商务与文教相映成趣,也算是功能综合吧,不知道规划部门为什么非得一拆了之。
  但福州的“中央商务区”是“大手笔”,很可能在领导的想像与指示中,区域内高楼林立,总部如云,看起来巍峨辉煌,一派繁荣昌盛的样子。建筑要能增加商务区的高度,居民最好显示企业总部的财气。用这样的标准来看,刚刚竣工的小学虽然耗资1500万元,据说可以建几十所希望小学,但也只好拆掉,免得冲淡领导对中央商务区的美好想像,将来有碍中央商务区的观瞻。
  从这件事,我们看到的不是规划朝令夕改,而是权力傲慢,长官意志不受制约。建中央商务区,十之八九没经过公开讨论,也未交付民意代表表决,但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了。拆百年小学,也没有倾听一下老百姓的声音,说拆就拆。金融危机后,我们不是归纳说,“行政主导”的发展模式胜出了吗?规划朝令夕改,中央商务想建就建,房子说拆就拆,行政效率高极了,但也就是权力不受监督制约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