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二十一世纪哲学基本问题创新的提案
尊敬的哲学爱思者:
哲学最繁荣昌盛的国家是德国。而揭穿德国哲学“只不过反映出德国现实的贫乏”15页,第3卷)的人——是马克思、恩格斯。
然而,我国正统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种哲学是我国哲学界的老前辈在上个世纪初从前苏联取回的“哲经”。当然,直到现在大家仍然相信《马克思主义三个来源》界定的,这种哲学是马克思的创始人。在事实上,也就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的认知前提上,这种哲学那绝对不是马克思的,而是前苏联建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体系的建构者们而次生出来的形态。本人持有以下三个理由能证明:
其一,马克思早期著作也就是没有与恩格斯合作之前的文章、著作,那是在批判的揭露中而阐述和表明了他所主张的认知前提。也就是在马克思的大学时代《给父亲的信》就表明:他的思想认知的前提是要重新确立,而不仍旧坚持黑格尔哲学的基地的认知前提;
其二,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部书中,以及在与恩格斯合作的第一部《神圣家族》的第五章节、第六章节、第七章节、第八章节等著作,对黑格尔哲学的思辨形式作了彻底的批判和揭露。揭露的就是:黑格尔哲学是立足在个人的对象化的圈子里论全体人类社会的真理,既是片面性的、也是虚假的,从而作过定性。因为人类社会的真理即体现在事物中的观念,那是属于不断地去改革、不断地去创新的对象。因此,存在事物中的观念只有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是由渐进的形式才能去完善的内容,而不是、也不可是由一个人在对象化的形式而实现和完成的。因此,马克思的思想认知的前提是“跳出哲学的圈子”262页,第3卷所阐明的)而不是死守哲学的圈子;
其三,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创立的是解决“问题在于改变世界”的认知前提,那是解决——哲学既脱离了现实的抽象存在的现实思维、也脱离了历史的抽象思维的现实存在。同时,也是解决在改变世界的现实中、以及历史过程中的现实任务和历史任务等这两个重大问题。因此,恩格斯所界定的:“马克思的世界观”411-412,第21卷的《终结》这部书所阐明的真实思想)就不是哲学,而是世界观的观察方法、以及历史观的考察方法。辩证法也不是什么辩证性的看法,而是根据世界观所观察到、理解到的事物已经不是现实的,而是落后的并确定了,再运用历史观所考察到的经验为根据,去对现存的事物作出改变(改革、创新)。也就是应用辩证法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之后而作出的肯定(是现实的即先进的事物),从而推动和促进事物的发展和进步。这就是被埋藏文本中的真实马克思的世界观、历史观的辩证法的真实性。
当然,哲学是哲理、是概括和归纳获得真理的方向和途径的思维方法;是认知真理的前提;是明理是非的学科。因此,哲学仍然有现实作用和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
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出路究竟在哪里呢?我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出路的最根本的前提问题是——认知前提即哲学的立足地必须创新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将人们的认知前提而引向抽象世界的抽象形式、抽象关系、抽象内容,而不是将人们的认知前提而引向现实世界的现实形式、现实关系、现实内容。在事实上,也就是在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存在着的事实,他们是将人们的认知前提通过批判之后而引向现实世界的现实的形式、现实的关系和现实的内容。现实的形式是不分割思维和思维的物质(存在)对立;现实的关系是现实事物与现存事物的关系;现实的内容是寻找“根据经验去研究现实的物质前提”去改变现存的事物。这才是马克思、恩格斯的文本中存在着的真实性。
实际上,马、恩对这个重大问题早在19世纪就解决了。只不过是上个世纪的老前辈为了意识之争而忽视了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的揭露中所阐述的认知前提的转变问题:那不是仍旧立足在“哲学基本问题”的形式上的转变,而是彻底地转变。
所谓彻底地转变就是放弃个人对象化的圈子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而创立现实事物和现存事物的关系问题,并在转变中所确立的现实立场:是寻找现实的事物去改变现存的事物。同时,总结和归纳了“根据经验去研究现实的物质前提”作为肯定什么、否定什么的根据。这才是马克思创立的既能改变世界,也能解释世界的马克思哲学。
当然,由于马克思时代的现实性处在极端贫困的现实之中,所以马克思与恩格斯合作之后的迫切任务:是要解决现实存在的重要问题——解放无产阶级的生活贫困的现状。这样,马克思是由此而放弃了重建全新哲学体系的计划,从而创立世界观的观察方法和历史观的考察方法,以及推论、分析和预测改变现存的事物之后的外在必然性的辩证法的方法。
然而,至于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在现实中是不是马克思、恩格斯所说的:仍然同他们所看到的“而这些哲学评论家们的夸夸其谈只不过反映出德国现实的贫乏”?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现行体系,那的确在现实中是“贫乏”的。那么,这种“贫乏”的认知前提是由什么而造成的呢?
实际上,对这个问题老早就被马克思、恩格斯揭露出了。“哲学的形式”是建立在抽象世界的抽象关系的抽象内容中的,因为这种抽象的关系、抽象的内容,是在现实世界的现实中没有的、是看不到和摸不着的。而只能通过“想像”其抽象的“存在”所概括的是什么?这才在现实中所存在着的具体东西来反映它、体现它的存在。而且是不确定的存在,要去确定它们的存在只能由权力、权威来确定,而普通生活中的现实的人是没有权力、没有权威来确定的。所以,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应该说是现实生活着的人们认为)必须抛弃这种抽象哲学的形式,而重建现实哲学的形式。
综上所述,是提请研究和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哲学思索者们参考!
马克思哲学史研究室
联系地址:湖北省阳新县胜利街49号 邮政编码:435200
联系方式:0714-7324356 邮箱:[email protected] [email protected]
2010-1-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