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政治:观察村庄选举中的贿选现象
刘燕舞[①]
笔者所谓的泡沫政治仅就村庄政治而言,它指的是:村庄选举中参选人采取贿选的方式参加选举,而在选举初期,参选人既要考虑能否被选上,同时又要尽量降低自己贿选的成本,因此,贿选的对象必然是有选择性的,然而,第一次选举可以这样,第二次选举则必然要扩大贿选的对象范围。否则,众多第一次没有贿赂的选民会在第二次选举中用选票来教训参选人,依次类推,在经过若干次选举后,从理想的角度来说,贿选的对象必将涵盖所有选民。因此,参选的成本在贿选单个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由于贿选的对象范围扩大,其选举的总的成本的基数也必将伴随每一次选举而不断扩大,同时,第一次选举的贿选的单个成本也会在后续选举中不断加码,选民的胃口越来越大,因此,贿选的单个成本的增加也必然会进一步推高因贿选对象范围扩大的基数成本不断扩大,并最终达到参选人无法承受的地步,最终放弃选举,这种选举就像泡沫一样,从一开始被吹起来,就会不断需要继续往里面吹气,泡沫越大,所要吹的气也就越多,直到泡沫最终破裂。
笔者在某村的一次调查中,观察到了这种泡沫政治的初步演练并意识到了其对村庄政治发展的非常恶劣的后果。
先从贿选的对象说起。海选过程中,即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第一轮,是贿选在一次选举中的第一次表演,也是整个泡沫政治的起点。这一次贿选对象的范围往往是整个泡沫政治中最小的范围。以某村的经验来说,海选过程中贿选的对象主要集中在各自然村的小组长和村里有威望的老党员。贿选的办法往往是给这些人送些香烟(每条香烟250元以上)或者送些猪肉(每个受贿对象猪肉20斤)。这一轮的贿选成本无论从单一成本还是总体成本上来说,都是最低的。参选人在泡沫政治的起点上往往是先试试,如果顺利进入第二轮,再考虑扩大贿选范围,如果没有进入第二轮,则这种单个的参选人的泡沫提前破灭,但整个选举的泡沫则刚刚开始。第一轮海选中,票数过半的参选人会成为下一轮选举的候选人。
第二轮选举开始之前,候选人们开始第二轮贿选。此一轮贿选的对象会伴随自己被选上的希望的增加而扩大。以某村的经验来说,此一轮的贿选对象的范围则由各村民小组的小组长和部分有威望的党员扩大至村民小组长、老干部、所有党员、每个自然村内有影响力的非体制精英、各姓氏中的有影响力的人物。第一轮海选的贿选对象大约是20人的规模,而此时第二轮的贿选对象的规模则会达到80至120人不等,具体人数的多少取决于不同的候选人的不同选择。某村第二轮选举中,有的候选人所要贿选的对象大约是每个自然村15人左右,而有的则高达每个自然村25人左右,而全村共有6个自然村。贿选的内容则比第一轮选举更加丰富,某村的经验是,第二轮选举前,候选人们争相请自己贿选的对象到酒店吃饭、到茶座喝茶、到按摩店按摩、到县城的色情场所嫖妓、给贿选的对象送更贵的香烟,如由25元每包的香烟转换成35元每包的香烟、还有具体的每人两百元的红包。这些内容中,除到按摩店按摩和到县城的色情场所嫖妓的对象比较有选择性外,其他的则基本是所有要贿赂的对象都有份。
本次换届选举中,根据村民的估算,仅现任村主任一人花在贿选上的成本则远超一万元,其他候选人的贿选成本均在五、六千元以上。整个村两委换届选举,所有候选人花在贿选上的成本会超过5万元。
选举过后,关于贿选一事,书记说,在村中刮起了“八级台风”,村民茶余饭后既鄙夷而又失望地“津津乐道”。同时,一些没有被贿赂的选民则怨气颇重,认为自己的选票没有如其他村民一样换来参选人的好处,并扬言下次选举如果仍遭参选人“忽视”的话,则不参加投票。至于将谁选上去,对于占村庄主体的经济条件不足以支撑他们参选的村民来说,是无所谓的一件事情,因为,“皇帝不管谁当,明年总是不会轮到自家”。自己能做的就是在自己没有经济实力支持自己参加竞选的情况下,利用手中的选票“敲一竹杠”。
因此,不仅仅是参选人,同时还包括村民,都在预测下一次换届选举中,贿选的成本绝对会攀升。这种攀升有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贿选对象的扩大,二是贿选花在单个要贿赂的对象上的成本要增加,三是这一次因为贿选出手较轻从而被贿选比较大方的对手击败的候选人意识到了自己输掉选举的原因,在下一次选举中会增加自己贿选的成本。
而上述三个原因,都会使得整个选举就像启动的机器一样疯狂地转动。整个选举也会越来越泡沫化,每一次选举中的每一轮选举的成本会大大增加,如下一次选举的第一轮海选的成本也许就是这一次选举中第二轮选举的成本。众多次选举中每次的选举成本也会螺旋式地上升。然而,这种泡沫最终必然会在多次选举中破灭。
村庄选举中的泡沫政治其后果极其恶劣。
其一是,泡沫政治使得民主的理念在这种恶劣的选举状况下化为泡影,农民对民主的理念虽然理解不深,甚至根本就无法理解,但对选举本身则会彻底失望。因此,我们调查中经常碰到这种情况,一谈起某村的村庄选举时,我们访谈过的村民都直摇头甚至嗤之以鼻。尽管他们对原来村干部的产生机制也有意见,但是,相比较而言,他们说“没有想到选举搞成这个样子,这样也叫选举吗?”
其二是,泡沫虚耗了村庄资源。对于选举的个体而言,那些落选的人则感叹“亏死了”,期待下一次东山再起。那些被选上的人,则不会将主要心思放在村庄建设与发展上,而是会想到如何从村级资源中“收回成本并攫取利润”,村庄的干部完全蜕变为一个生意人,当干部也完全变成了一种投资与回报的经济学意义上的行为。
其三,泡沫政治破坏了村民自治,击碎了村民自治的美好梦想。加强和健全村民自治是努力推进基层政治民主发展的有力武器,而泡沫政治的不断上演必然会破坏村民自治的形象。
其四,泡沫政治的破灭会使得村庄最终陷入失序的状态。当选民的激情被耗尽,当参选人无法承受选举所要付出的成本,村庄政治就会变成村民不愿意参加选举的尴尬境地,一切基层民主的实践也就会成为泡影,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