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着力发展低碳经济,旨在实现低碳社会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城市经济研究所,天津,300191)
日本是典型的岛国,受其地理环境条件的制约,气候变化对日本的影响远远大于其他世界发达国家。因此,面对气候变暖可能给本国农业、渔业、环境和国民健康带来的不良影响,日本各届政府一直在宣传推广节能减排计划,主导建设低碳社会。
日本是最早推行太阳能政策的国家。20世纪70年代第一次石油危机以后,为了改善能源结构,减轻对石油的依赖,日本就开始寻找替代能源。1974年日本执行了“阳光计划”,把太阳能、地热、煤炭、氢能源等4个领域作为石油替代能源的重点进行开发研究。“阳光计划”规定以居民屋顶并网发电为主要目标,对光伏系统初始的政府补贴达到了光伏系统造价的70%;另外,“七万屋顶计划”中的最初50%现金补助,全部由政府资助,从而使日本成为光伏产业大国。1979年,日本政府就颁布实施了《节约能源法》,并对其进行了多次修订。1980年,日本又成立新能源综合开发机构(现新能源及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把煤炭液化技术、大规模深部地热开发的勘探及开采技术、太阳能发电等方面的技术作为重点推动开发的项目。1981年,启动“月光计划”,重点推动燃料电池的开发研究。1993年,日本又把阳光、月光计划进行整合出台“新阳光计划”,把原来各自独立推进的有关新能源、节能和地球环境3个领域的技术开发进行综合性推进。从1991年至2001年,还先后制定了《关于促进利用再生资源的法律、合理用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法》、《废弃物处理法》、《化学物质排出管理促进法》、《2010年能源供应和需求的长期展望》等法案。1993年,日本制定并实施了“新阳光计划”。1997~2004年间,日本政府向用于住宅屋顶上的太阳能电池板安装工程投入了1230亿日元的资助金。自2002年以来,日本的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电池产量多年位居世界首位,占据了世界总体产量的半壁江山。2003年,日本《可再生能源标准法》规定,能源公司必须提供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这意味着电力公司必须生产或者购买更多的可再生能源,使得2010年可再生能源在总能源中的比例达到3.1%。凭借其在半导体方面的技术优势和强大的经济实力,加上企业和民众的积极参与,日本有力地促进了太阳能光伏技术的发展,光伏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2004年4月,日本环境省设立的全球环境研究基金就成立了“面向2050年的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研究计划。该研究计划由来自大学、研究机构、公司等部门的约60名研究人员组成,分为发展情景、长期目标、城市结构、信息通讯技术、交通运输等5个研究团队,同时项目组还与日本国内相关大学、海外研究机构合作,共同研究日本2050年低碳社会发展的情景和路线图,提出在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和生活方式转变方面的具体对策。日本是《京都议定书》的发起和倡导国,由于国内的能源资源匮乏,日本一直重视能源的多样化,并在提高能源使用效率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日本投入巨资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光能、氢能、燃料电池等替代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并积极开展潮汐能、水能、地热能等方面的研究。日本还通过各项法规和激励措施,鼓励和推动节能降耗。除了注重产业结构的调整,停止或限制高能耗产业发展,鼓励高能耗产业向国外转移外,日本还制定了节能规划,对节能指标做出了具体的规定,对一些高耗能产品制定了特别严格的能耗标准。日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谋求着从“耗能大国”到“新能源大国”的转变。
2007年2月,日本环境省全球环境研究基金项目组发表了题为“日本低碳社会情景:205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在1990年水平上减少70%的可行性研究”的研究报告,指出在满足到2050年日本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能源需求的同时实现比1990年水平减排70%目标是可行的,日本具有相应的技术潜力,即对低碳社会构想的可行性加以肯定。日本环境省提出的低碳规划,提倡物尽其用的节俭精神,通过更简单的生活方式达到高质量的生活,从高消费社会向高质量社会转变。在2007年5月,日本的经济产业省决定在未来5年投入2 090亿日元用于发展清洁汽车技术,目的不仅要大大降低燃料消耗,还要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量。2007年6月,日本内阁会议制定的《21世纪环境立国战略》中指出:为了克服地球变暖等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社会的目标,需要综合推进低碳社会、循环型社会和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建设。日本中央环境审议会地球环境分会为明确实现低碳社会建设的努力方向,针对其基本理念、具体构想以及实施战略进行了讨论。2007年9月以来,日本政府相关部门共召开了12次会议,在听取专家学者意见的基础上,整理出基本理念,公布了建设低碳社会的计划。日本中央环境审议会地球环境分会对建设低碳社会进行的讨论提出了以下三个基本理念:一是实现最低限度的碳排放此关键在于构建一个社会体系,使得产业界、政府、国民等社会所有组成部门都认识到地球环境的不可替代性,树立走出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和大量废弃这种传统社会模式的意识,在做出抉择时,充分考虑到节能、低碳能源的利用和推进循环经济, 以及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方式来实现最低限度的碳排放。二是实现富足而简朴的生活。即鼓励人们从一直以来以发达国家为中心形成的通过大量消费来寻求生活富足感的社会中挣脱出来。人们选择及追求简朴生活方式和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价值观变化必将带来社会体系的变革,使低碳型富裕社会得以实现。此外,生产部门也需要结合消费者的意向进行自我改革。例如,根据消费者选择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倾向,积极致力于环境友好型产品的研发。三是实现与自然和谐共存。在确保二氧化碳的吸收源、应对不可避免的全球变暖问题上,保护森林、海洋等丰富多样的自然环境资源,使其可再生,推动包括地区社会生物质利用在内的“自然调和型技术” 的使用,确保与大自然接触的场所和机会。
在2008年1月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福田首相宣布今后5年日本将投入300亿美元来推进“环境能源革新技术开发计划”,目的就是为了率先开发出减少碳排放的革新技术。
2008年5月,日本环境省全球环境研究基金项目组又完成了“面向2050 年日本低碳社会情景的12 大行动”的研究报告。这12项行动涉及到住宅部门、工业部门、交通部门、能源转换部门以及相关交叉部门,每一项行动中都包含未来的目标、实现目标的障碍及其战略对策以及实施战略对策的过程与步骤等3部分。新出炉的日本低碳社会行动计划提出要在3~5年内,将太阳能发电设备的价格降至目前的一半,同时大力推进将二氧化碳封存到地下的碳捕集及封存技术的开发。日本经济产业省表示将在2009年对安装太阳能设备的用户发放70000日元/千瓦的补贴,使安装家用太阳能发电设备的费用在今后3年至5年内减半。低碳社会的建立,依赖于以城市为单位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改善城市功能和交通系统的配套改革。
2008年5月,在第四届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上,日本已与开发署达成了“构建在非洲应对气候变化伙伴关系联合框架”协议,承诺出资支持非洲国家政府应对气候变化。
作为2008年八国峰会的主席国,日本一个重要议题就是如何建设低碳社会。
2008年5月和6月,日本国会分别通过了《能源合理利用法》(简称《节能法》)修正案和《推进地球温暖化对策法》(简称《温暖化对策法》)修正案)。
为了推动能源和环境技术发展,日本政府还制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具体措施:一是限制措施。比如日本《建筑循环利用法》规定,改建房屋时有义务循环利用所有建筑材料,使得日本由此发明了世界先进的混凝土再利用技术。二是提供补助金。日本政府正在探讨恢复对家庭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提供补助的制度,降低对中小企业购买太阳能发电设备提供补助的门槛。另外,日本2008年已开始向购买清洁柴油车的企业和个人支付补助金,以推动这种环保车辆的普及。
低碳社会的建立,依赖于以城市为单位的生活方式的转变以及改善城市功能和交通系统的配套改革。为了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低碳社会,2008年7月,日本政府根据提案内容的先进性和地区性等标准对参选城市进行了评定。
为使消费者更加直观了解消费行为的碳排放量,鼓励企业和消费者减少制造温室气体,日本经济产业省于
2008年9月,日本政府修改《新经济成长战略》(2006 年6 月,日本经济产业省发布了《新经济成长战略》),将在技术改造、低碳排放社会、农工商联合等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以转危为机提振经济。《新经济成长战略》提出实施“资源生产力战略”,即为根本性地提高资源生产力采取集中投资,使日本成为资源价格高涨时代和低碳社会的胜者。同月,日本经济产业省资源能源政策咨询机构“综合资源能源调查会新能源部会”提交《构建新能源模范国家》紧急建议。2008年10月,日本正式决定试行国内排放交易制度,经济产业省决定修改《石油替代能源促进法》(简称《替代能源法》)。2008年11月,为落实《实现低碳社会行动计划》,经济产业省、文部科学省、国土交通省和环境省联合发布了《为扩大利用太阳能发电的行动计划》。2008年12月,日本政府宣布将为21个非洲国家提供总额为9210万美元的资金支持,用于帮助这些国家适应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日本政府在2009年推出的经济刺激方案中重点强调了发展节能、新能源、绿色经济的主旨,其措施是延伸和细化2006年提出的“新国家能源战略”,如提高太阳能普及率措施、发展环保车措施、发展生物技术和产业措施等。日本未来加强能源和环境领域研发的思路还体现在2009年度各部门的预算申请中,在科学技术相关预算中,仅单独列项的环境能源技术的开发费用就达近100亿日元.其中创新性太阳能发电技术的预算为55亿日元。
日本期望通过“低碳革命”和“引领世界二氧化碳低排放革命”来“建设健康长寿社会”并“发挥日本魅力”。2009年4月,日本环境省公布了名为《绿色经济与社会变革》的政策草案,目的就是通过实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等措施,强化日本的低碳经济。这份政策草案除要求采取环境、能源措施刺激经济外,还提出了实现低碳社会、实现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社会等中长期方针,其主要内容涉及社会资本、消费、投资、技术革新等方面。此外,政策草案还提议实施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制和征收环境税等。该草案实施之后,将使日本环境领域的市场规模从2006年的70万亿日元(1美元约合86.8日元)增加到2020年的120万亿日元,并将该领域就业人员增至220万人,通过环境保护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绿色增长”。
作为政府追加经济对策的一项措施,旨在促进节能环保家电消费的“环保积分制度”
2009年5月,日本公布《2008财年能源白皮书》,应将日本的能源消费结构从以石油为主向以太阳能和核能等非化石燃料为主转变。白皮书认为,全球石油消费需求因经济衰退而减少,这只是短期现象。白皮书指出,日本应该做好准备,应对随着世界经济复苏而再次出现的油价急升和高企,打造“不容易受原油价格变化影响的经济结构”。白皮书同时建议,日本一方面应加强对资源国的投资,确保能源的稳定供应;另一方面应在节能、开发新能源、加强核电等方面从长着眼,积极推进。白皮书认为,日本应切实推动政府和私人部门协同一体的海外资源开发,争取获得资源权益。同时,日本还应加强对日本周边海域的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强“甲烷水合物”等替代能源的研发。
据日本《科学新闻》
2009年9月,日本诞生了以民主党为首的新政权,但日本政府致力于实现低碳社会的目标并没有发生变化。为了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对经济形势带来的负面影响,日本还将进一步扩大环境领域的经济规模,希望以此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考文献
[1]唐丁丁:《日本发展低碳经济的启示》[J] ,《世界环境》2009年第5期。
[2]陈志恒:《日本构建低碳社会行动及其主要进展》[J],《现代日本经济》2009年第5期。
[3]李丽平、周国梅:《发展低碳经济是必然选择》[N],《中国环境报》
[4]尹晓亮:《世界能源形势与日本新国家能源战略》[J],《东北亚论坛》2007年第5期。
[5]严圣禾:《日本多管齐下建设低碳社会》[N],《光明日报》
[6]顾阳:《部分国家和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做法》[N],《经济日报》
[7]刘浩远:《日本推广新能源不遗余力》[N],《中国证券报》
[8]赵刚:《日本力推多项战略全力建设低碳社会》[J],《中国科技财富》2009年第12期。
[9]罗丽:《日本能源政策动向及能源法研究》[J],《法学论坛》2007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