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说唐·长恨歌1月4日预告:文士风流


    天宝元年,唐玄宗颁布了一道求贤诏书。诏书说:“前资官及白身人有儒学博通、文辞秀逸及军谋武艺者,所在具以名荐。”这个诏书看似老生常谈,但是,它却引来了一个独步古今的大诗人。这个大诗人和唐玄宗、杨贵妃一起,谱写了一篇千古帝王、绝代佳人和旷世诗人的浪漫佳话。也为大唐盛世无华天宝,人杰地灵做了一个最好的注释。这个诗人是谁呢?

 

一、奇人李白

    这个大诗人就是李白。李白是何许人啊?李白是个奇人。怎么个奇法呢?首先,身世奇。讲身世得从祖宗说起。李白的祖宗是谁啊?不清楚。李白自称是陇西成纪人,和李唐皇室是一家子,两《唐书·李白传》也是这么写的,而且按照辈分算,他还是唐玄宗的爷爷辈。但是,在李唐王朝的族谱中,始终没有李白的名字。更要命的是,还有人干脆说他是个外国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李白的出生地不明,有四川、长安和中亚的碎叶几种说法,但是,以中亚碎叶说最为有力。这个说法来自于中唐文人范传正给李白写的墓碑。说他们家本来是陇西人,但是到隋朝末年,因为战乱迁到碎叶了。碎叶在什么地方啊?就是今天吉尔吉斯斯坦的托克马克市,这不等于说李白是华侨了吗?其实,这也是今天人的误解。因为碎叶虽然今天不属于中国了,但是在唐朝,还在安西都护府的管辖之下,是大唐的领土。但是无论如何,这碎叶城离唐朝的核心区可是太远了,李白又拿不出一个象样的家谱来,所以始终没能得到李唐皇室的真正认可。换句话说,祖先是谁不明朗,说是陇西李氏,但是有可能是假冒的。

 

    祖先不明朗也罢了,李白的父亲也不明朗。一般作李白的传记都会写,李白的父亲名字叫做李客。可是,要知道,这李客的“客”字可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称呼。因为李白小的时候,他爸爸带着他从中亚迁到四川江油了,那在当地人的眼里不就是个外来客吗?所以叫做李客,真实的名字倒没人知道了。不仅名字没人知道,职业也没人知道,有人说是商人,有人说是侠客,还有人说是隐士。祖先不清不楚,父亲也身份不明,又来自那么遥远的边陲,居然能够成长为彪炳中国文学史的大诗人,这身世够传奇了吧。

第二个传奇的地方是长相奇。李白长得什么模样啊?有人马上想到他自己说的那句话“长不满七尺”。不到一米七的个头,好像其貌不扬。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了,因为李白的自我评价可不止这一句。他还说过自己是“天为容,道为貌”,换个通俗的说法就是仙风道骨。当然,碰上自我感觉良好的,自我评价有时候只能参考着听。再看看别人的评价吧。唐朝有个文人叫魏颢,也算是李白的粉丝,说李白是“眸子炯然,哆如饿虎”。意思是目光如电,张开嘴像猛虎一般。一方面仙风道骨,另一方面又精光四射,这样的相貌也够奇吧。

 

    第三个传奇是才华奇。这个我们都能认可,一个中国人,只要稍稍有点文化,谁不知道诗仙李白啊?“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也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好,都是我们儿童时代就耳熟能详的名句。杜甫号称诗圣,对李白可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这哪里是一般人达到的境界啊!因为李白的才华太高了,人们都觉得不可思议,所以就编了不少传奇故事。比如,有故事说李白的妈妈生他的时候,梦见长庚星,也就是太白金星进入了自己的怀抱,所以才给他起名李白,字太白。这不就等于说李白就是太白金星转世吗!还有故事说他小的时候梦见笔头开花,所以写作如有神助。梦笔生花的成语就是从这儿来的。当然,这两个故事都太离奇了,令人难以置信。但是,有一个故事可是真的。什么故事呢?谪仙人的故事。李白刚到长安的时候,有一次在紫极宫,也就是老子庙碰到贺知章了。贺知章可是诗界前辈,当时都八十多岁了,我们上小学的时候,都背过他的“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在当时也算大名鼎鼎。而李白才四十出头,作为后生晚辈,赶紧拜见。然后就把自己的诗作拿出来,向贺知章讨教了。他拿出的是那首诗呢?据说是《蜀道难》。贺知章一看“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连连惊呼,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哪里是凡人啊,你肯定是天上的谪仙人!从此,谪仙人就成了李白的专成了。

 

    第四个传奇是性格奇。李白是什么样的性格啊?第一是慷慨。李白年轻的时候游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这三十万钱干什么了?“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当然,慷慨不光是指乐善好施,还指意气昂扬。《旧唐书·李白传》讲,李白可不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他“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李白自己写的《侠客行》说得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这才是李白心目中的英雄。李白性格的第二个特点是浪漫。总想当神仙。怎样才能当神仙呢?那就学道吧。遍访名山大川,修道、炼丹样样不拉,虽然没能真的当上神仙,但是,仙风道骨可修练出来了。李白性格的第三个特点是自负。自负到什么程度?李白自己说得好:“若日试万言,倚马可待。” 对自己的文学才华自负也罢了,李白更自负的是他的政治能量。他一直觉得自己有王佐之才。只要给他一个机会,他也能成为管仲、乐毅、姜太公。因为对自己的才华自负,李白当然希望能有一个施展的机会。怎样才能施展才华呢?这样的一个奇人不愿意走寻常路。让他规规矩矩地参加科举考试,然后一步一个脚印往上走,李白可没有这个耐心。他想的是“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怎样才能一鸣惊人呢?李白走的是一条所谓干谒的道路。就是找大人物推荐。可是,李白不是自负吗,求人也就不肯低声下气。有一次,他曾经想请一个姓裴的长史推荐工作,写了一封《上安州裴长史书》。这封信的最后,李白说,如果这个裴长史不理他,他就“西入秦海,一观国风。永辞君侯,黄鹄举矣。何王公大人之门,不可以弹长剑乎?”这哪里是求人,这不是要挟吗!可想而知,这样求人,成功的机率不大。所以,直到四十岁,李白虽然名气越来越大,但是要论实现理想,那还是书剑两蹉跎,都没有发挥的余地。

 

    中国古代的文人都有学而优则仕的心理,才华出奇的李白更不例外,他也想把自己的文学成就转化为政治资本,实现辅佐帝王,安定天下的政治理想。李白不愧是奇才,他做官也不走寻常路,那么李白究竟是如何登上唐朝政治舞台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