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民生期待: 买得起房、读得起书、看得起病、找到工作


   中国要从崛起的大国成为真正的强国,需要从民生期望入手,仅靠GDP高速发展是不够的。如果民生压力很大,通货膨胀更加雪上加霜,那么民众的承受能力是有限的。减少贫富悬殊,也是营造更好的社会稳定的投资环境,如果中国的房价偏高,带动其他行业的物价上涨,如建筑材料,工人薪水,水费,电费,物业管理费。这些无形的压力,使民生更为有压力。在中国,现在是乎连教育,医疗也变成大获赢利的机构,大家都为了挣钱买高价房,根本没有心思考虑更长远的国民教育宏图,如果把家庭收入和教育支出比较,看上去中国人很重视教育,每个家庭愿意支付近30%的收入投资教育,问题是否是每个家庭真心地愿意投资教育,或者说物有所值,难怪许多中国有经济基础的家庭都愿意把子女送到国外留学。美国公立或私立大学的学费是相当昂贵的,许多美国人承受不起,而中国家庭(尤其是工人)的平均收入按比例要支付教育费用,是很困难的,但美国工人家庭至少还能承受社区大学的教育,中国需要政府资助社区大学,让更多的人享受教育的权利。和教育一样,医疗健康保障,应该是中国政府投资更多的资金,而非盈利为主。现在很多大医院利用政府资源,赢利可观,反观小医院又缺少应有的资源分配,所以中国应该更加重视社区医院的投资,减少大医院的压力。不能让两级分化(贫富悬殊)也在行业上表现出来。城市化建设,不仅是为了北京,上海等一线,二线城市,需要更多地发展三线城市,分散投资组合原则,在中国经济的发展上,应该考虑其中。就业也是如此,中国需要大力支持中小企业,尤其是资金上的分配,中小企业融资难,如果招聘新员工,而大学毕业生招到合适的工作难,大公司一般需要有经验,而中国对大学生的实习见习制度又不是很完善,大学毕业还没有什么工作经验,中小企业可以帮助解决很多就业问题,也可以获取很多工作经验。只有就业了,有收入,才可能消费,那么国内消费市场才能更加强劲,中国才能更加完善经济发展的全面性,减少依赖国际市场,长期可持续地稳定地发展,大起大落的发展产业,长远来看,浪费资源,还是分散投资基础教育,医疗健康,保证民生,国家才能因民众安居乐业和富裕生活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