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注文坛上的两件事儿,第一件是韩寒恶批电影《孔子》,前天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说的话挺有意思。第二件是《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去世以及村上春树对他狂热的程度。一个冷,一个热,都是文坛上的那些事儿,放到一起看,觉得其中的反差让人深思。其实,这也不值得过多琢磨,只是把事儿当成事儿看就行!
韩寒回答《德国之声》说:“事实上,如果孔子真的是一个圣人,那么他们做的事情就是完全不可取的。就像印度人从来不会去拍释迦牟尼,中东人不会去拍穆罕默德,美国人不会去拍耶稣一样。如果你真的觉得孔子是一个圣人,你就不应该去拍他,你拍他就是亵渎他。”
接下来,他继续回答:“中国人现在没有信仰,事实上的确是这样。中国人现在的信仰基本上就是比较简单的拜金主义,谁有钱谁就牛X,但我认为这实际上是一个好事。没有信仰未必是坏事。因为我觉得之前的中国有太多错误的信仰,这些信仰导致了很多人类历史上、文化上的悲剧。那现在没有信仰了,我觉得很好,至少不会去乱吃人。因为拜金主义不会出现什么问题,顶多就是大家活得低俗一点、肤浅一点呗,至少大家的生命还是安全的。这个问题可能要等到十几年、二十几年之后才能解决,任何国家都会经历这样的时期,就是大家可能暂时没有信仰。但就算是没有信仰,我认为孔子的那些东西,儒家的那些东西,是不适合去做整个民族的信仰的。大家宁愿现在等待,或者说去追寻,去探索,都比在以前的信仰中挖一个信仰要强很多。”
上述详情摘自《德国之声》官方网站。不用说,韩寒的说法先不管美国是否拍过耶稣的电影,仅仅从他冷面直对电影《孔子》而言,跟他博客上的主张完全一样。几乎是同时,也是前些天,美国《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去世,享年91岁。他告诉了世界谁是垮掉的一代,谁是叛逆的英雄。在日本,因为村上春树是他最狂热的阅读者,不仅在2003年重新翻译了这部原著小说,而且还跟人合著《塞林格战记》,把字里行间的原始感受说得非常透彻,成为解读塞林格作品的一大经典。
村上春树赞美《麦田里的守望者》,认为塞林格用简单的语言表述了深刻的真实。接下来,村上春树的评价是:“这部小说最大的魅力莫过于主人公从未长大这一点上,一个类型的错误老是犯来犯去,从来就没个结论。换句话说,不明白的就是不明白,其实才是最有风格的小说。”
与此同时,村上春树承认自己最早读到《麦田里的守望者》的时候大约10几岁,还是个纯粹的少年,当时阅读塞林格就像完成一个成人仪式一样。目前,由村上春树翻译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重新摆上了东京各大书店,一场热销已经开始。不过,眼下对我来说,与其重读塞林格的小说,还不如抢先看下韩寒恶批的电影《孔子》,不知日本是否很快也有放映?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