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答滴答闹钟声,全身激灵坐起来,看腕表:零点,嗯,还可以睡半个小时。
悉索穿衣声响,晃动亮光,开门关门声响,咯吱脚步声,猜想是向导Mack外出看天气,如果气候允许,01点钟出发攻顶。
开门关门响声,晃动的头灯亮光,返回睡房的Mack低声地告诉:“雾气没有散,温度偏高,今天放弃攻顶,继续睡吧。”
南半球的一月就要进入盛夏,按规律是攀登库克峰的好季节。只是今年温度偏高,攀登路线上的岩壁雪层非常不稳,经常雪崩,只有选择温度相对偏低的天气,雪层稳定,在太阳出来之前穿过雪崩区。按照卫星云图的高低气压走势图判断,这几天温度都偏高,只是希望库克峰的局部气候具备攻顶的可能,观察结果:浓雾聚集,表明没有冷空气入侵,温度仍然偏高。如此,只有等下去。
静下心来继续睡觉。
……
登山作为专门的一项体育运动,是在十八世纪末才开始的。 为什么去登山?--“因为山在那里”!这是英国著名登山家马洛里的名言。
海拔4810米的勃朗峰是西欧阿尔卑斯山脉最高峰。史载,1786年,阿尔卑斯山下的一位山村医生巴卡罗,与当地山区水晶石采掘人巴尔玛结伴,首次登上了勃朗峰,人们把1786年作为登山运动的诞生年。1865年7月间,英国登山运动员文培尔等人,登上了被当时认为无法登顶的玛达布隆峰,至此以阿尔卑斯山为中心的登山运动达到了它的高潮,出现了所谓“阿尔卑斯山的黄金时代”。
20世纪初叶,攀登者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亚洲、地球上海拔7000米以上的高峰全在亚洲,尤其集中在喜马拉雅、喀喇昆仑山脉。英国登山队从1921年到1938年间,7次攀登珠峰均告失败,但他们的胆略和气魄震动了世界。法、美、德、奥、意等国的登山者也相继进入喜马拉雅地区开始高山探险。但由于人类对这一地区的地理、地形和气象等方面都了解不够,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世界各国攀登喜马拉雅诸峰的高潮再次掀起。1947年,一位新西兰养蜂人希拉里登顶新西兰最高峰——库克峰,六年之后,这位养蜂人同和向导丹增登上珠穆朗玛峰,迎来了"喜马拉雅的黄金时代"。
为什么去登山?--“因为山在那里”!这是英国著名登山家马洛里的名言。
想保证博客的稳定与信息安全吗?快来,一键备份博客大巴文章到新浪博客!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