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爱旅行,享受旅行,旅行给了我很多新知与见识,还有很多刺激与乐趣。我不算得旅行家,但觉得算旅行者,因为在我,基本不是被动的出差者,而是一个积极主动去安排机会旅行的人,我认同旅行的意义与价值,强调活动半径对于增长人的认识的特殊作用,我对那些也有旅行经验与积极性的人有特别的好感与尊敬,我把旅行当作积极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把这个状态称为旅行心理。积极的旅行心理是对我们要去的目的地开放、有好奇的心理、准备开放式地认识与接触那里的文化与环境,而不是简单地要求那里的人事物吻合我们先前的生活与欣赏习惯。
当然旅行会跨越一定的距离,进入到很多过去我们只在书本上或者影像里接触到的事物,地理跨越的距离感本身会带给我们陌生感,也会带来新鲜感。在真实的旅行中,出奇的感受往往来自那些可能从来没有上过媒体与导游书的地理区域与人文事物,旅行是一种重要的跨越与突破地理障碍的活动,也是一种透过这样的跨越改变自己原来的知识库结构的活动。我对于到一个新的地点充满期待,而在那个地点我也更愿意选择一般游客少去的地方——脸面固然说明一个人的某些特点,但往往是关于这个人的最表象的特点,这就是为什么我愿意去一个地方的老居民住区甚至贫民窟、菜市场或者其他的小商品市场、酒吧或者夜市、本地的老餐馆或者其他本地人最爱去的地方。
我相信很多人在旅行一段时间以后就忘掉了对那个地方的感受,所以我的旅行中喜欢找出一个地方的某些特殊的文化特点、人物或者事件加以琢磨、研究、打听与记述,形成我的一些分析与描述的游记或者感慨,我把这些叫做道理,分析的结果会更加感到差异文化的魅力,就把理性与感性的观赏有了结合,也可以明确地感受到自己对于理解另一个文化的有限与乏力,这样才会保留在以后的来访或者其他的信息检索中对于自己曾经的旅行中感到的疑问提问或者追究。道理的讲究可以使得我们的旅行感受得到深化与稳定,也可以为以后的旅行奠定新的方向与兴趣点,我对于我去的每个国家都有很浓厚的兴趣,这也是为什么我要在一辈子环游两次地球的基本原因。
古人说到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的时候,隐含地提到了旅行的学习意义,而三理合一的学习模式使得我们有别于单纯的读书者与单纯的旅游者,而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路者——在路上见识与学习到真理的人。在我,旅行是心理、地理、道理的集合,因此旅行对于我的吸引力超过了老呆在一个地方,我享受在路上,路上是我内心另一个动态的故乡。
昨日场景:今天买了不少有意思的创意家具。现在的家电也是丰富多彩啊。哈。北京雪大喔。
今日小诗
雪命
40年前有一场一样的大雪,
那时我还是个孩子。
40年后有一场一样的大雪,
那时我将垂暮。
天降大雪归于大地,
自由人生怎么来怎么去。
本周袁氏推荐小菜:姜汁肥牛
肥牛片四两,姜末放在捣蒜罐中捣成汁末,加淀粉少许、食盐酌量,与肥牛片轻拌。起玉米油锅,热后将肥牛片倒入,快炒五分钟后起锅可用。可以新鲜生菜片酌量佐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