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初年,已经为国事日夜操劳长达三十年之久的玄宗,面对取得的超过以往任何历史时期的辉煌成就,产生了难以言喻的满足感,也滋长了无法遏制的奢侈享乐之心。为了方便自己享受生活,唐玄宗就把国家政务都交给了宰相李林甫。李林甫不仅权力超过了历任宰相,任期也超过了历任宰相,在宰相的位置上一待就是十九年。然而在历史上,李林甫以奸诈著称,不仅在朝廷上打击异己,甚至连玄宗的太子也不放过。那么唐玄宗为什么会让歹毒的李林甫执掌国政长达十九年呢?此刻的玄宗是不是有些老糊涂了呢?
很多人都知道杨贵妃养哈巴狗的故事。杨贵妃不是和唐玄宗琴瑟和谐吗?两个人经常在一起玩各种各样的游戏,其中之一就是下棋。可是,杨贵妃水平不高,又怕输棋,怎么办呢?杨贵妃就抱着小狗下棋。每次一看到自己快输了,就把小狗放开,让它在棋盘上一通乱跑,棋子乱了,这不就分不出输赢了吗?眼看着天真、娇媚的妃子,唐玄宗哪还会再把输赢放在眼里?哈哈大笑罢了。有杨贵妃这么一枝解语花陪伴,六十多岁的唐玄宗真是找回了人生第二春。每天就在后宫享乐,按照诗人的说法,就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了。可是,就在玄宗沉浸在后宫的温柔乡里的时候,朝廷上却是一片硝烟弥漫了。引起这场硝烟的就是中书令李林甫,也是天宝年间真正的政坛主宰者。李林甫为什么要把朝廷变成一个战场啊?原因就在于他想固权保位。而要想保住自己的宰相位置,就得不断打击异己。
李林甫都有哪些异己势力要打击啊?粗略说来,李林甫有四类敌人。那四类呢?第一类,文人型政治家。就是像张九龄那样的人。因为文人参政本来就有高瞻远瞩、富于理想道德等等优势,这些都是李林甫所不及的。另外,唐玄宗对这类人物也颇有偏爱,即便是在张九龄罢相之后,每次谁要是推荐人才,唐玄宗都要问一句“风度得如九龄否”?让李林甫非常不自在。这类人物当然要防范。第二类是财政官员。开元中期以后,因为官制、兵制的一系列变革,再加上上层社会奢侈腐化的风气盛行,对财政的压力越来越大。在这种情况下,擅长理财的大臣逐渐成了香饽饽,像宇文融、裴耀卿不都因为财政搞得好就当了宰相吗?这对李林甫当然也是个威胁。要想治理好国家,财政大臣当然不能不用,但是,在用的同时也不得不防。第三类是武将。要知道,唐朝一直有出将入相的传统,唐玄宗又是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尤其重视边功。张说也好,杜暹也好,萧嵩也好,不都是从边疆节度使升任宰相的吗?这对于文职出身的李林甫当然也是威胁。第四类是太子。可能有人要质疑,这太子不是官啊,而是一种身份,李林甫跟太子有什么可争的?原因是当时的太子李亨不是李林甫拥立的。当年李林甫不是一心支持武惠妃的儿子寿王李瑁吗?没想到最后唐玄宗立了李亨。这对李林甫可是一个打击。唐玄宗的年龄越来越大了,谁也不知道他还能活多久。太子是未来的统治者,如果太子不出于自己门下,这不是也不利于自己长期把持大权吗?所以,李林甫把太子也列为敌人了,整天琢磨着换一个。那么,面对这些有可能对李林甫专权造成威胁的异己势力,李林甫又是怎样打击的呢?他采取了两种方法。
一、口蜜腹剑
第一种方法可以用一个成语总结,那就是口蜜腹剑。举三个例子。第一、暗算严挺之。我们讲过,严挺之是当年张九龄手下的得力干将。张九龄罢相之后,严挺之也被贬官到地方去了。可是,有一天,唐玄宗不知怎么又想起他来了,就问李林甫,严挺之这个人还在吗?他倒是个人才,还可以用。李林甫心想,这还了得?我好不容易把张九龄扳倒了,岂能再来一个张九龄第二!怎么办呢?他表面上对皇帝唯唯诺诺,可是,一退朝就去想办法了。他把严挺之的弟弟找来,对他说,我看陛下还颇有点惦记你哥哥的。要是能让他回朝廷一次,面见一下皇帝,叙叙旧情,没准皇帝还会重新启用他。严挺之的弟弟说了,那敢情好,可是,我哥哥在绛州当刺史,没什么理由回长安呀?李林甫就出主意,要不你打个报告,说你哥哥风瘫了,需要回京治病,这不就能回来了吗?严挺之哥俩一商量,觉得这个主意不错,马上就打了个报告,说自己得了风瘫,地方医疗条件不好,请求回长安治病。拿到这份报告,李林甫直接找唐玄宗来了,跟他说,陛下不是前两天还说要用严挺之吗?我还没来得及办呢,今天就接到了这份报告。看来是人老多病,不中用了!不如给他个闲职,让他好好养病吧。唐玄宗看看那份报告,连连叹气,说,那就让他当太子詹事吧,也不用回长安了,东都洛阳生活条件挺好的,就让他分司东都,到洛阳养病算了。调令一下,严挺之这才明白,原来李林甫安的不是好心啊,可是,也不能再把报告收回来了呀,那不成了耍弄皇帝了吗?只能是哑巴吃黄连。
第二个例子,暗算卢绚。天宝元年三月的一天,风和日丽,玄宗心情舒畅,在勤政楼上垂着帘子,听乐工在楼下演奏乐曲。帘子的作用就是这样,里面的人可以看见外面,外面的人却看不见里面。过了一会,兵部侍郎卢绚骑着一匹白马路过勤政楼。眼看挂着帘子,卢绚还以为皇帝不在呢,就没有下马,只是把马鞭垂下,就从楼下缓缓地走过去了。要知道,卢绚出身于范阳卢氏大族,骨子里就有贵族的优雅气质,人长得又清俊风流。唐玄宗一看,简直惊为天人,对着身边的宦官连连赞叹,这不活脱脱是张九龄再生了吗!我们说过,李林甫早就花重金把玄宗身边的人都买通了,所以,这句话也立刻就传到李林甫的耳朵里了。李林甫一听那个气呀,这张九龄怎么就阴魂不散呢,又附体到卢绚身上了!怎么对付卢绚啊?李林甫找到了卢绚的儿子,一番嘘寒问暖之后,他对卢公子说:“令尊素有清望,如今交州和广州一带缺乏有才干的官员,圣上打算派他去呢!”卢绚的儿子一听就傻眼了,交州和广州,那不都是岭南瘴疠之地吗?父亲都六十岁的人了,难保有去无回啊!一看卢公子面有难色,李林甫说了:“如果怕去偏远的地方,就是违抗圣命,难免要被降职啊。依我看,还不如以年纪大为由,主动请求调任太子宾客或太子詹事之类的职务,去东都洛阳就任。这也不失为优礼贤者的办法,你看怎样?”说得卢公子连连点头。第二天,卢绚果然打报告,要求去当太子宾客或詹事之类的闲职了。
再举第三个例子,暗算李适之。李林甫刚当上中书令的时候不是和牛仙客搭班子吗?后来牛仙客死了,又换上了一个搭档,叫做李适之。李适之也是宗室,而且建立过边功,所以,玄宗让他当兵部尚书同平章事,属于出将入相式的人物,这让李林甫觉得很危险。怎么才能把李适之打击下去呢?有一天,李林甫就对李适之讲:华山里面有金矿,要是开采的话,国库里可就有钱了。李适之一听了这话,马上动了私心了。心想,皇帝现在正缺钱花呢,我要是把这件事汇报上去,他肯定更看重我呀。于是,第二天一上朝,他就急不可耐地跟玄宗说:“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而且,说的时候根本没提李林甫的名字,好像是自己的情报一样。玄宗一听当然很感兴趣,马上问李林甫,真有这样的事吗?这时候,李林甫不紧不慢地说了,这个事情呢,我已经知道很久了,但是,华山是陛下的本命山,要是开凿,恐怕对陛下不利,所以我一直没提。唐玄宗一听,还是李林甫想的周到啊,和我的性命相比,金钱算得了什么呀!于是,马上跟李适之说了,你看看,人家李林甫想得多周到!以后有什么事,多跟他商量,别再这么冒冒失失地上奏了!这时候,李适之才知道,自己被李林甫耍了。
这样的事情干了好多,大家也就总结出来了。李林甫是什么样的人啊?他是最甜心苦,“口有蜜,腹有剑。”口蜜腹剑这个成语就是这么来的。那我们分析一下,口蜜腹剑这一招为什么能成功啊?关键在于他利用了人们的私心,用利益引诱你,让你自己走到陷阱里去,真是把心理学学到家了。口蜜腹剑这招固然是成本小,而且比较隐蔽。但是,也有坏处。它只适用于心思单纯,政治斗争经验不够丰富的文人,对于心机深沉的人就未必见效了;而且这一招虽然阴损,但是还是过于温柔了,牵涉面不广,震慑力也不大,不能真正建立自己的威风。那么,李林甫还有没有别的方法呢?
李林甫凭借口蜜腹剑这温柔一刀,清除了不少德高望重,地位快要接近自己的对手,可是这一招只适用于那些心思比较单纯,政治斗争经验不太丰富的人,而且这一招虽然隐蔽,但震慑力不大,不足以建立李林甫的威风。那么为了增加自己的对对手的震慑力,李林甫还会使出怎样的招数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