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要做可持续发展的大市场


     

 中国汽车要做可持续发展的大市场

                      古清生

 

      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掏空财政

 

高层通报信息,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突破千万辆,坊间也弹冠相庆,中国汽车市场挺进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了。中国的乘用类小 型汽车,从老三样20年不变到今日的新三百样不止,汽车的多样性得到充分发展,前景可观。然而,另外一个关于汽车消费增长的数据则让人感觉无比沮丧,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当然好,汽车作为国民支柱产业,从过去的不认可,到今天已经是名副其实,只是细分析之下,公费采购也太大了一点儿。

最新的一期《瞭望》新闻周刊报道:据国家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和国家统计局调研数据显示,2005年以来,我国财政行政事业公用经费支出每年增加1000多亿元,2007年以来,该项经费支出已接近9000亿元,其中公务用车消费占比较高。目前,党政机关及行政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总量为200多万辆,每年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 元~2000亿元(不包括医院、学校、国企、军队以及超编配车)。每年公务用车购置费支出增长率为20%以上。(李欣欣文)

每年公机构公务用车消费支出1500亿至2000亿,这个数字可不小,这些钱不论用来建大学,还是建设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都是十分可观的。所以,俺不知道说中国汽车市场成为世界最大,有多少值得庆贺,世界上还有哪个国家的公费开销支持汽车市场的?

《瞭望》新闻周刊披露:据国家财政部统计,全国超编配车率达50%以上,有些地区的主要领导一人配两辆专车(市内和下乡各一辆)。据测算,1人2车比1车2用的社会成本还要高。加油、维修虚开发票,国有资产流失严重。据有关部门调研结果显示,一些单位一辆公车一年仅维修费用就高达10万元以上,甚至有的公车一年竟换了40多个轮胎,平均每周换一个,其中的漏洞可想而知。另据国家有关部委统计,每辆公车年消费额平均为8万元~10万元。

《瞭望》新闻周刊披露:据国家发改委及广东省测算,党政机关的公车,每万里运行成本是社会运营车辆成本的5~6倍,而使用效率则仅为社会运营车辆的1/5至1/6。相当一部分领 导的专用车,除了接送领导上下班、参加必要的公务活动或出差外,大部分时间或者闲着或者跑司机个人或领导家里的私事。与此同时,也存在公车资源利用不平衡 的现象,一些普通工作人员在执行公务中用车难的问题仍比较突出,甚至也有私车公用的现象。

如上数据,看上去是比较吓人的,其实据俺所知,实际开支比这些数据可能还要大,但那已经无法探讨了,仅就此保守数据而言。对于掏空财政已经够严重。公车制度如果再不改革,相信由它制造的泡沫总有破灭的一天,届时对中国汽车产业的打击,那是非常明显的。

 

 

    公款消费错误引导汽车产业发展

 

 

俺们知道,全世界汽车制造都向小排量,小尺寸发展,唯独中国汽车朝着大排量、大尺寸发展。要是一定认为这就是中国人的独特审美观,俺则以为公车带了一个不好的头,大排量大尺寸几乎成政府采购的标准。试想一下,即使是乡镇一级的中国最底层公务用车,也没见使QQ或奔奔的,小排量小尺寸的汽车只有最伟大的人民使用。

由于公费汽车市场一直是一个强势市场,任何车企莫不盯着政府采购眼睛发绿。所以,在汽车的研发与出品方面,总在试图投公费所好。这就导致了中国汽车前阶段的畸型发展,居然中高档汽车市场大于经济型的低端汽车市场。这种状态一直维持到2009年,在应对世界金融危机之际,出台一个1.6升排量以下汽车购置税减半的政策,这一下推动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可是,正当社会视点都搁在1.6升排量汽车的时候,这项政策突然更改,一半不减了,只减十分之三。仍然是要复辟到历史的轨迹上去,1.8升以上排量的汽车将又死灰复燃。

不仅仅是汽车排量与尺寸问题,政府采购培育的那一部分市场,极有可能在政府难以负重的时候,对中国汽车市场来一个突然袭击,即彻底改革公务用车制度。以正确的历史史观判断,这场改革是迟早必须来的。否则,政府的九成办公费用拿去买了车,接下去遇到正事却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了。当然,政府有没有钱办公,这却不是要俺们操心的事情,问题是政府必须面对民意作出反应,总不能老是破坏中国的日渐形成的减排节能的良好用车习惯吧?

因此,被公费用车引错了方向的汽车产业,届时也必须吞下一颗错误方向发展的苦果。俺相信温总理在全国的节能减排会议提出节能减排目标是诚实的,也是政府下一步要走的方向。那么,这是一个什么方向呢?当然是公务员也必须自费购买汽车,用自己的钱消费,同时也得营造清廉形象,即使是从掩盖未必清廉的形象出发,恐怕大家都要从大排量,大尺寸上面走下来。

当摆阔被人人喊打而激起羞耻心时,中国汽车的发展方向即刻就要返回正轨。因为任何拿纳税人的钱摆自家的谱这种行为,世界上其他地方已经改变了。因此,展望未来的中国汽车发展,油老虎的道路已经行不通了,现在公费购车仍在强撑,俺到是要劝汽车商多少要考虑政府采购的风险,那不是自己掌控得了的。

每年高速递增的政府采购,其实是对世界最大汽车市场――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嘲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