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近在遏制高房价,重读一下老子很有必要,老子的思想可是遏制高房价的高手,老子是提倡功成而弗居的,更主张不居奇货,也不敝帚自珍。你房子再漂亮我不稀罕,你不发出邀请,我宁愿呆我自己的破茅屋里,也不去你的宫殿,也就是说房子再豪华,要请一个人去用它,那是要打倒贴的,哪象我们现在的高房价,门槛高高的,还自以为是地把人拒之门外。
《蜗居》很火,可实际效果无意背离了作者的本意,一番煽情反而帮助炒房团抬高了房价,因为她在抱怨一种蜗居生活,这就等于间接助长了身在曹营心在汉的错位思想,贬低了自己的生存处境,那就等于是充当了炒房团的卧底。因为没有自贬的拆房团就没有自夸的炒房团。盲目拆房和盲目炒房是社会不得安居的根源。
祖师爷老子是怎么说安居的呢,他开了个方子,办法是小国寡民,国家小到哪种程度呢,最好一个人就是一个国家,高兴的话,可自由地组成更大的联邦国。那么国家与国家之间又是怎么平安无事的呢?其策略是,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也就是说底层基本上是没有什么贸易的,高层有些信息交往,发个短信,QQ一下是可以的,更高层呢,那是有神交的。
这样的社会,貌似没什么自由,一个个都好象画地为牢似的,其实不然,真正的自由是一种内心体验,不是有鸡犬之声相闻吗?而安居就是获得精神自由的保障。如果精神也能安居的话,心中心就能觉醒,所谓的禅定练的就是这种功夫。
那个催健说的好,房子那就是孩子,有了它,那是你要花钱去养的,你把孩子交给别人养了,还要别人给钱你,那说明是孩子在养你,而不是你在养孩子。整个社会无形中在提倡被包养意识,觉得自己越是被包养越是幸运,这是一种倒行逆施的价值观。不能提升社会需求层次,只能在低层次上复制和简单制造。
看过那些遗弃孩子的母亲吗?一边流着泪,一边把身上仅有的几文钱藏在孩子的衣兜里,那是给领养者的,母亲好惭愧,养不活孩子,尽自己的能力表达一下对领养者的恩情。现在倒好,有些父母在冷漠地虐待孩子,那些有良知的人要领养走,于是这位父母就狮子大开口:给我钱吧,不给钱,我是不会给你孩子的,养这孩子我原来是有成本的,也就是说要拿孩子互换。不错,你过去是付出了,可你是父母啊,你为什么不能持续地做一个称职的父母的角色呢?孩子被交换了,不也还是你的孩子吗?孩子让别人养了你就没有责任了吗?有人说这可能是缘分吧,不换,养不活,换,能养活。好,就算这样吧,以前你的孩子,还是要继续关心吧,做那些刁难养父养母的事情有意思吗?其实高房价也不怕,只要有愿意互换的,交换完了也就安宁了。那个时候就会去关心更高层的贸易了,家家都能养活自己的孩子了,而不必去换来换去。最怕推卸责任,那等于是在拒绝成长。相反,当一个人尽了责任,被剥夺得一无所有的时候,越有机会去关照那些高层次的生命。
如果每个人都不贬低自己的生存处境,不拆自己的台,天下就会和谐,炒房团也就没法得手,就不会在低层面重复繁殖,就会撒手干别的事情去了。知止,知足,是老子智慧思想的一个重要核心,知足者并不是缺乏志气的人,也不是什么狗熊,窝囊废,知足是对单调轮回的拒绝,是要扬帆起航,踏上新的征程,知足是排斥在低层次上不断克隆。有些人不想想,你房子再多,你能踩到的还不只是两块砖吗?你自己站稳了,别人就自然站稳了,用得着给别人大包大揽吗?中立的自保者才是真心保护他人的人。那些贪婪的热心者多半是帮倒忙的。贵卖等于关押自己的孩子,贱卖等于流放自己的孩子,都是要不得的。孩子不是你用来要挟绑架撕票的对象,而是你要养育的责任。
我想起了米拉勒巴尊者,他在岩洞里修行的时候,几个月不吃不喝,骨瘦如柴,衣不蔽体,身上都长满了绿色的青苔,可他的快乐又有多少人能理解呢?他的妹妹实在看不下去了,给他送来了饭,送来了破衣裳,这些他都不需要,反而开心地给他妹妹唱道歌,真正的觉者是不会虐待和嫌弃自己的生存空间的,苦修并不是一种自虐,一般人视为苦的东西,觉者都能巧用,因此他们能在任何角落找到自在。他们即便蜗居在破茅屋里,那也是身在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的高贵空间里,当然国王要进,也不会阻拦的,没那么小气,只是他们不觉得欠缺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