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的实物黄金只有16.5万吨,其中20%由中央银行和IMF等机构持有,另外80%由私人持有。担心股市,看好金价,是曹仁超目前的主要观点,他对未来黄金价格的判断基于历史,也考虑了短期的实际因素。
“1971年8月美国废除了金本位,第一波黄金潮在1980年1月出现,金价从官方定下来的35美元上升至850美元,主要因素就是通胀以及人们对美元信心的动摇,”曹仁超说,在随后的几十年当中,黄金价格的涨跌离不开“黄金定律”。1980年美国政府出现了一个“黄金保克星”、前美联储主席保罗沃尔克,他发现只要把利息加到CPI增长率之上2厘的水平,黄金价格就动弹不得,所以他在1980年的加息引发了“黄金大熊市”。
沃尔克在1987年退休,接任者格林斯潘继续执行了其前任发现的“黄金定律”,所以黄金价格从1988年到2001年4月一路下跌,最低跌至252美元。这段时间通胀存在,美元有涨有跌,但黄金一直无法摆脱熊市,证明沃尔克的招数果然奏效。
1999年欧元区成立并达成了华盛顿协议,确定所有成员国每年要有秩序地出售800吨黄金,为期5年,到2004年,大家发现黄金在抛售之下价格仍然高涨,于是又达成了第二次华盛顿协议,每年出售的黄金量从800吨改为500吨。
为什么2001年会出现黄金牛市?曹仁超解释,当年出现了“911事件”,美国政府担心经济衰退,所以格林斯潘作出决定,不再遵循沃尔克的教诲,把利率降至低于CPI增长率。
“所以说,格林斯潘把黄金熊杀死了,放了一头牛出来。直到格林斯潘退休,伯南克虽然想杀死黄金牛,把利率推高,可惜在2007年8月开始出现次贷危机,美联储被迫从2007年9月开始减息,使得黄金价格一度上升到2008年4月的每吨1036美元的高位。”曹仁超说。
不过,美国在2007年第四季度和2008年第一季度连续出现GDP负增长,在经济衰退压力之下,全球珠宝业需求下降,因此在减息和美元弱势之下,却出现了黄金价格下跌的特殊情况,2008年4月金价达到680美元的低位。短短几个月之间,金价从1036美元的高位下跌了34.5%。曹仁超指出,在2008年10月之后,欧洲出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中国内地也出台了4万亿的救市方案,到奥巴马上台后又推出2万亿美元的救市方案。所以金价受到影响,在今年6月曾经上升突破每吨1000美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