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安全的城市总比一个干净的城市令人向往


王攀

《广州市保障性住房小区管理扣分办法(试行)》将从1月6日起至2010年1月15日公开征求居民意见。根据规定,卫生习惯不好的保障房住户要小心了,不小心吐了七次口香糖,也可能面临被收房的危险。(1月6日《广州日报》)

拿一个人的住所和居住权作为要挟,来制止他的不文明行为,这本身就是一个不文明的做法。保障房住户不小心吐了七次口香糖,保障房就有可能被收回,广州将保障性住房当作是对市民的一种恩赐和施舍,并附加如此苛刻的条件,谴责它还是其次;更为关键的是,能不能为了不文明行为,就可以对不文明者实施如此几乎是倾家荡产的惩罚。

对一个人来讲,剥夺其住所和居住权恐怕是仅次于剥夺其生命的一个惩罚。而在这种为了制止不文明行为就去剥夺对方住所和居住权的管理思维下,这种管理手段就有可能被移植到其他人身上和其他管理领域。而这才是真正让人恐惧的。

乱扔果皮、纸屑、烟蒂等,在公众地方随地吐痰、便溺,在公共场所焚烧纸钱、元宝、柴火,乱停、乱放机动车辆、单车、残疾车等,发生在城市里的这些不文明现象,别说城市的管理部门,就是绝大多数市民,也都坚决反对。因为这些不文明行为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市容市貌,也影响了市民的生活环境。一个干净的城市,总是比一个脏乱的城市,令人向往。

但问题是,这些不文明行为毕竟属于道德范畴,只有靠公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和道德修养的不断深化来杜绝。除此之外,轻微的惩治还可接受;但如果严刑厉法,那是需要坚决反对。

理论上看,对于这些不文明现象,最有效的办法就是给予重罚,严刑厉法,剥夺财产权,甚至是生命权。如果发现一次不文明行为,就让其倾家荡产或实施致命的体罚,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社会立马会文明起来,城市立马会干净起来。但问题是,恐怕并没有人愿意生活在这样的“文明”社会之中。因为这样的文明手段,令人恐惧,而且一点也不文明。

事实上,对于不文明现象无可奈何也是一种进步。因为严刑厉法,固然可以以极大的效率达到文明的结果,但是这种严刑厉法却有可能在另一方面侵犯公民的合法权益。而保证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显然要比制止不文明行为,意义要大得多,也重要得多。

一个干净、文明的城市,固然要比一个脏乱、不文明的城市,令人向往。但与其生活在一个合法权益可能会遭致肆意侵害的社会里,我们宁愿生活在一个存在些微不文明现象的社会里。这才是我们关注广州对保障房住户实施如此苛刻惩罚的关键所在。


http://news.sina.com.cn/c/2010-01-06/04071940646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