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左为禾,意为庄稼、粮食...;右为口,意为吃饭、老百姓...。左禾右口,意为和的前提是每个老百姓都有饭吃,是“饭”即无饭则反的正面表述。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其基本的涵义是:和谐;协调。
和,相应也。——《说文》。
和,谐也。——《广雅》。
音声相和。——《老子》。
乐从和。——《国语·周语下》。
倡予和女。——《诗·郑风·萚兮》。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易·中孚卦》。
与讴谣乎相龢。——《文选·王褒·洞箫赋》。
和五声。——《吕氏春秋·慎行论》。
圣人为能和。
和乐之本也。
夔能和之。
大和即为和之大也,高达中的和,非常和协,比和更加宽广悠远...
大和乃中华民族的核心精神。《左传·襄公十三年》:“晋国之民,是以大和。”
《周礼·考工记·弓人》:“大和无灂。”
郑玄注:“大和,尤良者也。”
孔颖达疏:“大和谓九和之弓。以其六材俱善尤良,故无漆灂也。”
因为“大和”一词被日本盗用,什么“大和民族”等等...故国人大多表词达意到此处便要拐弯隐晦。
大和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几千年文化的一面旗帜;中华民族一点都缺少不得“大和”。大和也只有中华民族才称得上、才配用之、才用得好。即使被日本人盗取,日本人也不配用之,特别是日本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干的那些禽兽事,何以显示“大和”,叫大耻才对呢!
我今天旗帜鲜明地号召,当代中国人要“大和”从小偷那里拿回来,我们自己名正言顺的用、用好,并且发扬广大,以真正实现中国大和,世界大和……
“和”与 “大和”
评论
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