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西都市报 记者:胡晓
近日,由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联合《怀尧访谈录》发起的“2008—2009年度中国出版机构暨文学刊物10强”评选结果出炉,郭敬明主编的《最小说》以6835票高登榜首,而由一代文学大师巴金所创办的《收获》仅以459票名列第6。
这两份由著名专家学者根据国内出版机构及文学期刊的学术贡献、图书畅销度、公众形象和创新能力提名的榜单,最初有35家出版机构和40家文学期刊入围。专家提名的榜单,在凤凰网读书频道进行网友投票,到投票截止期12月30日,共有12859名网友参与投票。
根据得票数,2008-2009年度中国出版机构十强是:北京磨铁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长江文艺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商务印书馆、北京读客图书有限公司、人民文学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中华书局、上海译文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009年度中国文学期刊十强是:《最小说》、《读者》、《萌芽》、《故事会》、《小说选刊》、《收获》、《人民文学》、《译林》、《鲤》、《青年文学》。
面对最终的榜单,提名评委们的观点莫衷一是,著名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个格局比他预料的要好,“通俗文学杂志取代纯文学杂志而成为市场主流,这是一个无法更改的事实;尽管如此,纯文学杂志在经历了小众化的蜕变之后,仍然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当记者表示,如果让他去担任一家出版机构或者文学期刊的总编辑会采取何种措施时,他的回答让人大跌眼镜:“如果是国有出版机构,我不会当这样的角色。但假如有人用刀架脖子的方式加以胁迫,那么我上任后最先做的三件事就是:第一、解散该出版社;第二、劝其他出版社也解散掉;第三、自己辞职回家。”
另一位评委何三坡,则对一些所谓的老牌文学杂志表达了不满,颇有发飙的意思,称大部分文学期刊早已沦落为上等青楼了。“像《诗刊》这样的杂志,几乎就是中国三流文人的集散地,平庸文字的天堂。看到它们,你很容易对中国文学绝望。”
《小时代2.0》刚火爆上市,获知《最小说》夺冠,作为作者和主编双重身份的郭敬明告诉记者:“能获得第一当然很高兴,感谢专家和读者对这本刊物双方面的认可。来年我们将更加努力,力求打造出更有品质的青春文学第一刊。”
延伸阅读
著名文化批评家朱大可在评选揭晓后公开表示:“本次网民投票的结果,并不符合我和我的同事的意图,但我们尊重这一既成事实。更为重要的是,借助这次'民意调查',我们对纯文学影响力的日渐式微,有了更为明澈的了解。”以下是他与《怀尧访谈录》制作人吴怀尧的对话。
吴怀尧:中国文学期刊10强中,通俗读物风光无限,纯文学读物被逼到墙角,最终的结果看上去不可思议,但正好折射出当下大众的阅读趣味,对此你怎么看?
朱大可:这个评选结果意味着两个重要的信号,第一,通俗文学杂志取代纯文学杂志而成为市场主流,这是一个无法更改的事实;第二,尽管如此,纯文学杂志在经历了小众化的蜕变之后,仍然据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个格局比我预料的要好。纯文学所拥有的空间,比墙角似乎更多一点。
吴怀尧:相比上世纪80年代,当下文学期刊显得荒凉而凋敝,很多濒临死亡的边缘,你觉得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局面?有解决之道吗?
朱大可:这来自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中国大文化的整体性退化;第二是文学在新媒体和后现代思潮冲击下的世界性衰退;第三是中国主流作家集体进入个人写作衰退期,而新生代实力单薄,无法力挽狂澜。基于这三种原因的联手出现,中国文学衰退的景象变得更加触目惊心。对此我没有任何解救的药方。我们唯一能做的,也许只是哀伤地目击它年华老去。
吴怀尧:在中国作家富豪榜的调查期间我发现,现在出版界存在着大量的"潜规则",最让写作者头痛的就是出版机构隐瞒印数和克扣稿费,对此你怎么看?
朱大可:你所说的正是我亲身经历多次的事实。比如我的《话语的闪电》,出版商只付了一万册的版税,而后就开始堂而皇之地"自我盗版",多次重印,甚至放在各地大型超市销售,而我没有再拿到过一分钱。这不仅是作家和出版业的耻辱,也是中国市场的耻辱。我们也许还需要经过很多年,才能重建基本的出版伦理和诚信体系。当然,如果有一个民间独立的仲裁机构,事情也许会有所好转。
吴怀尧:《收获》是中国的老牌文学期刊,这次被你弃而不提,能否透露下具体原因?
朱大可:我觉得《收获》的优点在于坚守80年代的文学标准,这使得《收获》比其它杂志更接近文学,而它的弱点也在于它过度信赖这种尺度,以致这类文学期刊的路越走越窄,跟时代需求发生错位与失调。如果它能够适度引入新媒体文本,例如电视电影脚本、手机短信乃至图片叙事文本,则会使文学有"凤凰涅槃"的机遇。放弃向《收获》投票,也许是抱着这样一种希望:能借此推动它和其它文学期刊的观念更替。
吴怀尧:文学新人在和各类文学期刊、出版机构打交道时,你觉得他们应该注意什么?
朱大可:呵呵,我不知道。我本人是这方面的失败者。对于出版机构,我们一直处在选择上的两难境地:善于把玩市场的,未必有诚信;而讲诚信的,又未必能玩转市场。文学新人大多没有经验,但却比我们更具有市场营销的本能和潜质。他们在这些方面不易上当。当然,文学期刊大多生存艰难,对于它们,文学新人应该把对稿酬的欲望压得很低。在今天的文化格局里,投稿是一次布施,投好稿就更是一种高风亮节。
吴怀尧:如果让你担任一家出版机构或者文学期刊的老总,你最先做的三件事是什么?
朱大可:如果是国有出版机构,我不会当这样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