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沃尔沃是个什么感觉?


  元旦期间和朋友相聚,竟然聊起吉利沃尔沃的事,当时已经过了一周,不算什么新闻了,可朋友们仍然津津乐道、热情不减。中国民营企业与国际知名品牌联姻,这应该是在辞旧迎中的中国汽车界的一件大事,自然引起车友们的热议,因为喜欢所以关心。

   一、事件本身——自豪

  刚听到此消息的第一个反映,就是一个字“好!”,这与之前四川腾中收购悍马的心情截然不同。这主要还是沃尔沃轿车在安全、环保方面的优势起了作用。人们对沃尔沃的亲近远远超过悍马,一位轩逸车主方小姐认为:“这件好事,以前总说咱们的汽车不行,这次能收购大品牌,这是一个实力的象征,中国汽车终于有了扬眉吐气的机会。”也有车主认为,20亿美元就搞定了:“不贵呀,机会来了,有钱就抓住了,也是沾金融危机的光。咱们国家现在真的是强大了,连个民营企业都敢和世界大牌叫板,对提升综合国力有益。”赞扬声多于反对声,没有反对不等于没有想法。

  二、管理能力——质疑

  有着北欧小国瑞典血统的沃尔沃轿车以“最安全、最节能、最环保”闻名遐迩,这三大要素是以严格的管理创造出来的。吉利“生”于1986年,沃尔沃“生”于1927年,双方建厂时间相差59年,人们普遍担心:“不论从技术工艺还是管理能力两者不是一个量级,再加上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吉利要想管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收购国外品牌方面,咱们还是有教训的,2005年的5月至7月间,上汽收购韩国双龙、南京汽车收购英国汽车品牌罗孚等等,结果都不理想,没达到预期效果。如今又来一个,不得不让人存疑虑。收购别人的成功的品牌,不是光有钱就能万事大吉,关键是收购以后如何保持企业良性、持续性健康运转。这需要的不仅仅是资金。

  三、 喜欢程度——降低

  诸先生这几年做物流生意比较顺,5年前买了辆凯越,本计划再添一辆S40,听到此消息特别失落:“这下完了,怎么就和吉利扯上了?我肯定不买了。”有人劝他现在买还是“原装”,他还是认为不爽,犹豫不定。人们一时间接受不了的就是因为两者反差太大,就像李书福本人所比喻的“一个农村青年在爱慕一位电影明星。”由于地位悬殊,如果吉利汽车接手后处理不好,那将“一损俱损”。不仅拖累沃尔沃的发展,就连自己多年打造的自主品牌代表的身份也会大打折扣。

  四、品牌价值——贬值

   沃尔沃对世界汽车最大的贡献是发明了ABS、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沃尔沃轿车也被称为“全世界最安全的车”。如果吉利插手,能否严格执行工艺要求,特别是制动、电子、悬挂等核心技术能否“可钉可铆”。“如果原VOLVO标识+吉利标识就更要命了,绝对贬值。”人们也是爱屋及屋,从内到外都在担心。

  五、真正拥有——期待

  小企业收购大企业,这本是值得庆贺的事,完全融合需要时间、需要过程。“这个道理谁都懂,就是要让咱和原来品牌一样心情就很难做到了。”所有“小马拉大车”都要一番历练之后才能被人们接受,当年华晨宝马也一样。

  所以,任何品牌的嫁接、融合都需要消费者的认可,培育市场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人们对吉利沃尔沃的热议,不管褒也好、贬也好,都在说明人们对它的期望和期待,也许这就是吉利与其它品牌的不同之处。

  本文为独家供给搜狐汽车刊载的原创文章,版权归搜狐汽车所有,未经许可,不准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