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光等著名学者批判“三祖文化”口号说明什么?


   郑光等著名学者批判“三祖文化”口号说明什么?

  

  “三祖文化”这个口号提出,并在全国和全世界广为宣传后,中国学术界就有不少人不赞成,乃至进行抵制,直至公开反对,进行批判。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前二里头考古队队长、博士生导师郑光先生就是其中的一位。

  郑光先生对于中华民族文明始祖轩辕黄帝史事、遗址的研究、开发、利用,是极为热心支持的,曾应邀参加涿鹿的黄帝史事学术研讨会,并就涿鹿黄帝城遗址发表自己的看法,其学术论文《关于黄帝城的有关问题》(载于《先秦史研究动态》总第28期)就是例证。

  郑光先生作为中国著名的考古学专家,他是最为注重历史遗址实地考察和出土文物之证的,20世纪末和本世纪初的一连几年,郑先生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到黄帝城、蚩尤城、阪泉、桥山等遗址,进行历史遗址的文物考察。2001年秋天,我陪先生对涿鹿桥山黄帝庙址历代文物叠压地层进行观察,最后一天,天气突变,塞外的凛冽寒风裹夹着如箭般的雨丝,直往人的骨头缝里钻。长期在中原地区生活的郑先生当然更受不了这种恶劣气候的折腾,直冻得他嘴唇发紫,浑身发抖!我建议结束工作回城,但郑先生则执意要将工作做完。

  但是,郑先生则同时又是坚决反对和抵制“三祖文化”口号者,2006年,中央电视台在张家口市的邀请下,准备拍摄纪录片《三祖文化定中华》,当时我虽三次提出反对意见,但还是没有改变摄制题目,即使如此,为了纪录片的科学性与权威性,我向摄制组建议采访清华大学汉学研究中心的李学勤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郑光先生,并提供了家庭住址、电话号码,采访注意事项等。摄制组编导陈俊先生也多次到两位先生的家里去要求提供资料,进行采访。但是,最终的结果是,两位先生都因反对“三祖文化”提法,拒绝上镜头。特别是郑光先生,原先听说了是要拍涿鹿黄帝遗址的纪录片,非常高兴,将他自己的研究资料、研究成果,都交给了陈俊先生,但当知道这个纪录片是为“三祖文化”口号作宣传的后,就与编导吵了一架,要回了交出的研究资料,拒绝接受采访。同时,这位倔犟的郑先生气不过,还打电话到我家,质问我为什么替“三祖文化”当掮客,提供住址去采访他。当我说了我为反对“三祖文化”宣传,曾与编导吵架后,他才饶恕了我。《三祖文化定中华》的纪录片,在拍摄过程中,正是遇到了李学勤、郑光、曲辰、谢飞、李珺等历史研究、考古研究工作者的坚决反对,才改片名为《发现黄帝城》的。但是,当电视片播出后,郑光先生看到了任昌华手里拿着假“文物”在镜头前显摆骗人,就又打电话到我家,将我臭骂了一通!

  前年,当他得知我批“三祖文化”口号,就特地打电话给我,说他自己不上网,要求我在发贴子中,一定要说明他郑光是坚决反对“三祖文化”口号的。

  按照任昌华的逻辑,凡是到涿鹿参加过学术会议,或者积极参与历史遗址调查工作的考古学家、历史学家,都是支持他为蚩尤平反,支持他提出的臭名昭著的“三祖文化”口号的。但是,客观存在着的事实则是:越是不怕苦、不怕累、非常热心地支持涿鹿县黄帝史事、遗址研究、开发、宣传、利用的专家、学者,就越是反对“三祖文化”口号!为什么?凡是不怕苦、不怕累、非常热心地支持黄帝史事、遗址研究、开发、宣传、利用者,都是愿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复兴做贡献的人,他们当然对任昌华等恶搞中华民族历史、破坏中国人文历史资历源开发利用、进行文物造假、学术造假等腐败行为,感到深恶痛绝!

 

附几张郑光先生在涿鹿进行野外调查时拍下的照片:
图一:郑光先生考察温泉宫遗址与地表文物
图二:郑光先生考察桥山小息(后面戴太阳镜者)
图三:郑光观察轩辕之丘文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