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我在文学院读书的那几年,正是文学繁盛的时期,文学青年就和当下的网络红人或者标新立异的90后一样的潮人。那时候同学们看上去都是个性十足,写小说的才子们看人的目光里透着不屑,写诗的佳人们语不惊人死不休,搞评论的玩深沉,写散文的玩浪漫。还有一些“专事活动”的社会活动家,这些人作品不见得发表多少,但是却一点也不会影响他们不断的扩大知名度,同学中就有在文学院里没正经上几天课也没有发表几篇作品的学员,竟然把文学讲座课、诗歌朗诵节什么的开到了省外,明星一般的四处走穴,惹得爱好文学的那些年轻的粉丝们如醉如痴。

     了得!

     但也有不喜欢热闹的,不然怎么能体现大家个性的不同感觉呢。记得刚开学的时候,班主任老师让我们每个人介绍一下自己,比方平时最喜欢做什么,喜欢哪位作家的作品或者崇拜哪个名人伟人,有什么样的人生观等等。除了有人都会说喜欢看书喜欢巴金崇拜林肯等和大同小异的人生观以外,还有许多同学都不约而同的说自己“喜欢孤独”。如果你说喜欢交往、喜欢跳舞或者喜欢音乐等等,会被这些喜欢孤独的人所不耻。像我这样人生信条是不劳而获喜欢睡懒觉喜欢吃喜欢逛街喜欢什么也不干的人,干脆闭上嘴巴,一个字“俗”。在这些喜欢孤独的学员中,我的懒惰和接近于普通人一样的喜好,也是不耻的。你想想,一个作家,灵魂的工程师,怎么会喜欢那些慵俗不堪乱七八糟的小姿情调?

     记得班主任老师听到我们的介绍后,说了一句让我记忆深刻的话:他说,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且不说到文学院就是学习交流切磋长进的地方,你却一个人在那里孤独,你们那么喜欢孤独就在家孤独好了,干吗要不辞辛苦的到文学里孤独?

     但是老师的话虽然是冷水,但并没有浇醒那些喜欢孤独的人,一段时间里,喜欢孤独成了同学中的最流行用语。也许有些人是附庸风雅,也许有的人真就喜欢孤独,或者不得不孤独。有一次我们全班到沈阳音乐厅去欣赏一个美国交响乐团的演出,最最喜欢的孤独的J同学竟然听得泪流满面,让我震撼不小,我坐在他的不远处,看着他的目光里充满了无助,第一次从他的角度去体会他内心的孤独。我一直不太懂他,搞不懂他何以让一曲动听的音乐拨动了心弦。多年以后,有一次,我在欣赏冬奥会冰上舞蹈比赛,当孤独的陈露,带着一颗绝望的心,随着化蝶的音乐翩翩起舞,进行最后的博杀时,我深深的沉醉了,她那内心强大而孤独的冰上舞蹈深深的吸引着我,也震撼着我的心,不知不觉我已是泪流满面。那一刻我似乎懂得了当年J同学那一份孤独,我真实的感觉并理解了他内心的孤独。

     不过,也有不得已孤独的。平时最喜欢热闹的同学大仙到附近西瓦窑的农民菜地里偷大头菜,还顺便偷了人家鸡窝里的两个鸡蛋,这之前经常有人去偷东西,但是一直没有人被抓住,仙儿被村民堵了个正着,几个人把他一顿扁揍,还被揪着送到了院长室。平日里大仙特别的侠义,常常会给家境不好的同学钱花,有好吃的也与大家分享,这次为了一棵大头菜威风扫地,颜面尽失,从此以后好长时间处于孤独之中,越来越不苟言笑了。

    文学院操场上有一个巨大的花坛,一到夏天,花坛里开满了各种各样的鲜花,记得我们寝室走廊尽头住着一位年轻的老师,她是在我到文学院读书的第二年结婚的,她出嫁的那天,女同学们就是在花坛里摘了一大捧的鲜花送给她,她在鲜花里微笑的样子今天想来也充满了甜蜜。冬天来了,花坛里的花都枯萎了,花坛也变得的破败不堪,一片衰亡的末日降临景象。有一阵子,不知是谁突发奇想,组织了一些喜欢写诗的同学,天天晚上在花坛里开篝火晚会,围成一圈朗诵诗歌。反正花坛里的干草应有尽有,永远也烧不完,只是他们天天晚上点火弄得校园里乌烟瘴气,而且天天诗朗诵到后半夜,不仅影响学生们休息也影响周边的村民。有一天,院长路过那里,耐心的听他们朗诵诗歌,然后他走到大家跟前,说你们这些伟大的诗人,有没有诗歌上过《诗刊》?结果大家一下子无语了,《诗刊》是诗歌杂志中的最高级刊物。院长说,等你们哪位诗人诗歌登上《诗刊》,我给他专门召开一个盛大的诗歌朗诵会……

     那以后,院子里狼烟一样的篝火不见了。

     不过,有一个真正孤独的人小H同学至今想起来也让人难忘,她不是真喜欢孤独,而是不得不孤独。H的老家江西,从大山深处的家里走出来,要走几天的时间,生活在大山皱褶里的小H却狂热的追逐着文学梦想,一个人提着简单的行李从老家走出来。她在学校里几乎不和任何人说话,除了上课去图书馆,其余所有的时间她都用来写作。她是同学中最刻苦的。因为她家里穷,路费和学费是卖了家里的猪再东拼西凑的。我记忆中,三年的学生生活中,她没有去过几次食堂,每次吃饭她都一个人不知道躲到哪里去了,等大家吃完饭她也回来了。那时流行三鲜伊面,我们都买了一个电热杯,买些三鲜伊面和波菜,煮面时再打个鸡蛋,香喷喷的。伊面里的调料大多不用丢掉,后来才知道,我们丢掉的伊面调料,小H都偷偷的拣起来,然后等我们去食堂吃饭的时候,小H就自己把调料放在碗里用开水冲一下,就着馒头吃。而她吃的馒头也大多是同学吃剩下或者丢掉的.

     有一天很晚了她还没有回寝室,大家四处找她,最后发现她晕倒在西瓦窑子村一个玉米桔垛前,她的母亲得了重病,再也不可能供她读书了,而她也不能回家看望母亲。更要命的是,她文学之路的前景还一片渺茫,在学校学习的三年时间里,但她却从没有发表过一篇像样的作品,也没有一点要出人送头地的苗头,而家里的困境又在纠缠着她,她一个人躲在玉米桔垛上痛哭,甚至想一死了之。

     后来,她在我们大家的共同帮助下,终于完成了学业,毕业后我们各奔东西,没有听到她的任何消息,也不知道她后来是怎么撑过来的。十几年后,有一次文学院院庆,学院之前对许多特殊的同学进行了回访。那天我坐在学院的礼堂里,听院长在做工作报告,报告中竟然多次提到了小H,这个让我们揪心的同学,如今已经成为著名的作家,而且还被评选活动为当地的十大杰出青年。她不屈的孤独奋斗的故事成为当地青年们励志的榜样。这些年来,当我们跟随时代大潮随波逐流远离文学阵营的时候,小H却执拗的坚守着,最终用她的坚强和奋斗打开了人生的大门。

     如果现在重新回到学校,如果老师问大家喜欢什么,十有八九的人不会说自己喜欢孤独,开朗、随和、幽默、从众已经成为时下健康人生的代名词,这充分的说明人类最渴望的是交流。只是互联网、短信以及各种通讯设施以及科技的发达,虽然会让你可以足不出户完成所有与生活相关的事宜,交往仿佛更加的容易和快捷,但人与人之间仿佛被屏蔽。人与人之间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的陌生,人们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的陷入孤独。

    去年网络流行语中有一句话特别耐人寻味:哥吃的不是面,哥吃的是寂寞。

    什么时候我们开始寂寞了?

    小时候,如果你想寂寞都寂寞不成,大家住在一个大院里,这家放个屁,另一家就能闻得到,一家主人打呼鲁,整个大院的人都睡不安生……

    那时候的寂寞是病,孤独是苦。如今的寂寞是毒,孤独是罪。

    如今的寂寞和孤独是新型的城市病,虽然住在一个高楼里甚至对门,但你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们姓字名谁,也没有人在意你是谁。人与人之间越来越冷漠,孤独和寂寞已经长成城市的顽症,这些心理上的精神上的孤独和寂寞正在蚕食着人类最后的温情。前几天有一则新闻杀死不少眼球,北京郊外一户富裕的人家,男主人因为自小受到母亲严格的管教,再加上婚后妻子的苛刻严历,导致他心理失衡,难以承受生命之重,竟然杀死了自己的父母、妻子和妹妹,后来觉得两个年幼儿子以后将没有人照料,也一并被他杀掉了。

    想来这个男人孤独的病症已经患了好久,心理的孤独已然成病,没有人知道,没有倾诉的人,没有解开心结的钥匙,所以没有人能救得了他。

    这个杀了一家六口的男人外表不知道有多忠厚,但他的目光中却是孤独和绝望。

    想起张楚曾经唱过的一首歌《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空气里都是情侣的味道/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大家应该互相微笑/搂搂抱抱这样就好;

    我喜欢鲜花/城市里应该有鲜花/即使被人摘掉/鲜花也应该长出来;

    这是一个恋爱的季节/大家应该相互交好/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生命象鲜花一样绽开/我们不能让自己枯萎/没有选择我们都必须恋爱;

    鲜花的爱情是随风飘散/他们并不寻找并不依靠/非常地骄傲;

    孤独的人他们想象/鲜花一样美丽/一朵骄傲的心风中飞舞跌落人们脚下。

    如今,我们同学中成为大作家大编剧大诗人的真不少,喜欢孤独的流行语已然成为历史。文学院这个洗涤心灵的殿堂,最终让孤独的人尽尝孤独,让快乐的人尽尝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