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做中实现知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


在教学做中实现知识、理论和实践的一体化

——浅谈一体化教学方法在职高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一体化教学方法的提出

在职高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中,主要是沿用了普高的教学方法,以抽象的知识概念讲解为主,掌握和巩固知识的手段主要是问题、习题和练习,强调以大量的习题巩固知识,练习解题技巧,归纳解题方法。其特点是,给学生讲书,围绕通用知识体系、知识点、重点、难点讲书,理论课和实践课通常是分离的。

而对职高而言,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亲身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运用的过程,要在教学中实现知识、理论、实践的一体化以及教、学、做的一体化国家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过程中,高度重视人才培育的“开放性”和“实践性”,强调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以突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因此,职业学校的数学教育,有必要根据课程内容、学习任务和学习性质进行改革,要在“传道”的同时,帮助我们的学生“解惑”,引导我们的学生自己动脑和动手,学会“养鱼和捕捞”,做到“学有所成”和“学以致用”。

对职高数学教学而言,教师要在对学生的理论引导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更多的行动引导,引入具体的职业活动案例,对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更进一步,可以抛开传统的知识体系,在活动中对知识进行系统梳理,得到相对完整的系统知识和定量理论。因此,本文所指的职高数学的一体化教学方法就是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以及教、学、做的一体化,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探索,围绕知识的应用能力、用项目对能力进行实训,最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并行。

二、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实践

职高数学教学中的一体化方法,是一种“立体互通式”的教学方法,知识、理论、实践的一体化以及教、学、做的一体化是有机地融为一体的,是相辅相成和相互促进的。在教学活动中,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对一体化教学方法进行了一些尝试:

1、模拟应用场景,促进学生认识到理论应用到实践的重要性

职业学校学生的数学基础差,多数学生数学学习兴趣不高,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关注教师要呈现的知识,激发他们探索的兴趣,让他们认识到让理论应用到实践的重要性。模拟应用场景,具有形象、生动、感性、直接、趣味等特点,对职高生是最适宜的。它强调教学内容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把问题置于现实场景中,赋予教学内容一定的实际意义,这是一体化教学方法的切入口。                                             

案例一:复利问题的教学。教师先布置好“把压岁钱存入银行”的作业,在上课时由学生进行结算汇报。“先用后学”的方法能使学生对课本知识有完整的认识,极大地调动学生积极性。   

案例二:解斜三角形的教学。教师以台风问题引出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学“有价值的数学”。并以“泰坦尼克”与冰川相撞事件进一步指出所学知识在航海领域的实际应用。
  2、把课程以从知识、概念、定律、逻辑推导为载体,变成以完成项目任务为载体

在充分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后,我们可以适时运用“项目教学法”实现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法”是一种通过组织学生真实地参加项目设计、实施和管理,师生共同完成整个项目的教学方法。在职高数学教学的应用中,通过选定一些与数学紧密相关的项目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项目的实践活动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知识和技能,让学习过程成为一个人人参与的实践活动,而且这种活动注重的并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完成项目的过程。下面是笔者使用项目教学法的案例之一。

(产品检验)如果10件产品中,有2件次品,现从中任意抽取3件,至少有一件是次品的概率?

(1)学生拿到问题,积极思考,小组合作进行,并找物品代替产品,10个一样的物品中2个次品做好标记,然后进行实际抽取,记录抽取不同的情况数。

(2)抽取次数逐次增多,抽取方法数目较大,想办法考虑如何解决。

(3)教师引导下重审题目,找出关键字眼“概率”,查找课本概率的概念,理解识记,适时分析举例讲解。

(4)教师引导找出总的基本事件个数nn的值就是“从10件产品中,任意抽取3件的不同抽法”的个数;然后再找出事件A:“从10件产品中,任意抽取3件,至少有一件是次品”所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mm的值就是“从l0件产品中,任意抽取3件,至少有一件是次品的不同抽法”的个数。随之新的问题产生。留为作业,学生小组去解决。

(5)重审题目继续上节课进行,小组代表回答,进行讲评纠正引导。

(6)nm的值,教师引导下再次翻阅课本,找到所涉及的知识,发现是“排列、组合”章节中“组合与组合数计算”的内容,认真阅读,仍然不是很明白,小组讨论,发现又涉及到新的知识点,“分步计数原理”,再次翻阅课本,继而弄明白“两种计数原理”,再反过头来阅读“组合与组合数的计算”的内容,小组再讨论,适时分析举例讲解,理解,求出nm的值。

(7)最后留作业,每个小组讨论总结知识点,并写出题目的答案。

(8)各个小组的作业上交,教师批阅,并给出合理的评判。上课后提问总结本此活动所学到的知识点,规范学生的解题步骤,预留下次项目内容。

3、专业结合,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发自主学习

所谓的一体化教学方法,最终还是要回归到职高数学教学的本质上,要结合专业,强调应用,注重学生的后续自主学习。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并有很强的工具功能。因此,职高的数学学习在发挥培养理性思维、发展智力作用的同时,更要注重与专业的结合,要为学生后继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奠定基础,为学生的就业和人生发展提供最初的保障。

一体化教学方法学习在职业教学中的运用,是把数学的基本运算能力、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等的训练与专业紧密结合在一起,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体验,充分利用专业课的教育资源,优化数学学习环境,加强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实现数学教学为专业服务的宗旨。
  应用一:会计专业的数学教学。教师可以把等差数列与《财务管理》中的单利终值的计算联系起来,将导数知识与计算企业的最佳经济批量问题结合起来,还可将函数、数列知识与分期付款和单复利问题结合等。
  应用二:机电专业的数学教学。教师可以根据专业学习的需要,及时调整教材内容的编排。可以将三角函数里振幅、周期、相位变换等知识与专业知识结合起来,将切割机里常用的切割原则等同三垂线定理等立体几何的知识联系起来。

三、一体化教学方法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体化的教学活动中,教、学活动必须以做为载体和目标,在做中教,在做中学,在教学中推动做,在做的基础上,实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但要做到教学做的有机统一,恰恰是个难题,通过实践,笔者认为主要需要解决以下问题,才能更好的实现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以及教、学、做的一体化。

1、突破统编教材的束缚、根据专业需要增删知识点、增添教学案例

目前,我们使用的数学教材均为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具有通用性和系统性。而我们是中等职业学校,既然是“职业”学校,就该具有“职业”特色,突出各专业要求,各专业的数学教材应与专业要求相适应。到目前为止,尚无较好的与各专业配套的教材形成。

因此,我们在教学的课程设置方面,可根据需要把数学分为基础部分和专业数学部分,突出基础、实用、够用。基础部分是必须掌握的数学知识,该内容可在一年级完成。专业数学是根据学生不同专业需要开设的课程,对不同专业,应针对实际情况,设置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授课计划,授课的内容和进程要符合专业需要。例如,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是各专业的基本要求,属于基础学习部分。而对于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还应把向量,复数等作为重点学习内容,以适应专业课学习的需求。对机械类专业学生来说,几何部分显然是数学学习的重点,这些体现了数学的实用、在专业中的渗透。并根据不通的专业,选择不同的案例进行教学,突出数学的应用性。

2、改变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

职高的学生一般学习习惯差,基础薄弱。而职高数学教学的内容较多,其抽象性、概括性、逻辑性比较强,使许多学生望而生畏。因此,这就需要教师突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让学生积极参与,形成师生互动的良性循环。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要善于编导情境用语,精心课堂提问,让学生从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训练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一种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充满信心,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其次,要建立民主平等的情感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敢于参与的先决条件。教师与学生多沟通,跟他们交朋友,在生活上、学习上多关心他们,从而激起对数学的爱,敢于参与数学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活动。

    最后,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一个班,学生无论是学习基础,还是智力都是有差异的。因此,在教学中,切忌搞一刀切。可以实施分层教学,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实施不同的教学进度,布置不同的作业和实践任务,在其能力范围内充分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任何教育活动都是教学做合一的统一过程,其实质是理论联系实际,教育联系生活实践,学以致用。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课堂变得生动活泼,学生学习的热情高涨,每个学生的潜能都得到充分的发挥,培养了学生的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使他们更好的掌握了数学这一基础学科,为他们的专业学习和应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一体化教学方法值得我们进一步的去探索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