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几位评论家和批评家致敬!


    看到著名评论家解玺璋先生为俺的小说集《毕业前后》所写的书评《一无所有的欲望人生》,我顿感中国又出现了一位伟大的评论家!记得伟大的文风浩荡、思想激越的评论家孔庆东先生在他的某篇博客文章里似曾提到说,中国当代数得着的比较活跃的评论家至少有五十位左右(大意如此吧)。我想,在这五十位左右的较有分量的评论家中,或许能耸立起十位左右的伟大评论家?比如伟大的视野开阔、高瞻远瞩、激情澎湃的评论家张颐武先生,又比如我觉得堪称“大陆版李敖”的骆爽先生,等等,我个人觉得都堪称伟大。我真希望某天早晨自己一睁眼,就望见这五十位评论家一夜之间就都耸立成了伟大的评论家,但这情景恐怕难以一蹙而就,因为这似乎也需要有个过程才行的。

    解玺璋先生或者说解玺璋老师在评论界无疑是个少见的全才,无论哪种文艺形式,如文学、电影、电视剧、话剧、舞蹈、音乐、美术、文化、相声、古玩、收藏、民间艺术,等等,他差不多都能驾轻就熟、顺手拈来地给予批评和分析,而且深刻、丰富、扎实——这是我浏览他博客里的文字时得到的印象。在人才济济的评论家队伍中,涉猎面如此广泛而且精深的可谓人数极少,但解老师却是其中罕见的全才型的伟大的一个——尽管这样说并不意味着我就举双手赞成解先生每篇文章的每一个观点,但至少,这样说可算做是我向他付出的思想劳作致敬的一种方式。

    《一无所有的欲望人生》,这个标题使我感到自己的写作还真是很“70后”,回顾70后这些年的写作,虽然不全是“欲望化”写作,但盘点起来似乎大多还都是走的这个路线。解玺璋在文中评价说:“这部作品给我的感觉,是写了近30年来社会风尚的流转对这一代人的影响”,我想,或许我们也应该说,“70后写作”的总体表现也正是这种影响的一个结果。当然,这也仍然只是“70后写作”展现出来的极其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和角度。

    解玺璋在该篇文章中还指出:“作家属于这一代人,他是这一代人人生百态或万象的观察者、叙述者,同时他也生活在他们之中,是这种人生的实践者。他的写作是对这种人生的重新发现,是将它的真实面相揭示出来,其中也隐含着他的观察和体验。”这段话我觉得其实就把“70后写作”的其他方面都覆盖到了。具体到《毕业前后》一书来说,那就是这一代人所曾领教过的校园生活、职场经历、房客体验等等,这些丰富而复杂的生存经验和人生故事往往都被遮蔽在尘世的喧嚣之下,只是当作家们把它们写进笔端时,那许多生活的真相才被揭示出来。

    我很想现在就写下至少十个名字,这些名字既代表文学评论的最高水准,又代表客观、公道、端正、自由的学术品格,还包涵着古道热肠、兼容并包、开明通达、乐于助人等精神风采在内。但仓促之间也就写出了三、四个名字。看来,这些伟大的名字还需要我耐心地等待和观察,但我愿意相信他们都会尽早在我的视线中闪烁起来,高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