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书法的国际视野
——接受《商报》记者采访录音
(记者按:王岳川教授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致力于中国文化的世界化进程。他发现东方,输出书法文化精神,倡导“文化书法”,强调“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并积极探寻一种国际性的审美共识,其研究和理念,对当代国内学术界和中国书法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早春3月,记者走进王岳川京西寓所,置身其宽大的书房,环顾架满四壁、铺满案边的各类书籍,不由得感叹一位学者“书山”、“学海”跋涉畅游的艰辛和快乐)。
记者:您曾是北大文科最年轻的教授,已任正教授近20年了,1999年始享受国家特殊津贴,这些年对中国文化和书法做了很多探索和研究,近年又提出了“文化书法”理念,请您阐述一下这种新思想的内容和意义。
王岳川:文化书法,首先强调书法的文化厚重感,其强调是传承经典的书法形态。我在北大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十六个字:“回归经典、走进魏晋、守正创新、正大气象”。经典是一个民族永远生机勃勃、美好升华的标志,代表了文化新生的源泉与方向,所以要不断回归经典;魏晋既有北方雄奇又有春雨江南的优美,“走进魏晋”表明我们既喜欢雄奇粗犷的北碑书风,也喜欢优美飘逸二王南帖的意境;“守正创新”的“正”是防止守邪守怪守乱,这是对文化书法的方法论要求。“正大气象”是美学要求,强调正路、正派、正脉、正宗,还要有大胸襟、大眼光,大气象。这十六个字不仅提出了书法的美学要求和原则,也提出了内容要求,为何6写,写什么,怎样写,这都是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记者:您曾著有《发现东方》、《文化输出》、《中国镜像》、《中国书法文化大观》、《书法文化精神》,《书法身份》等在业界很有影响的著作,现又将出版主编的《美国书法史》、《欧洲书法史》、《东南亚书法史》、《港澳台书法史》等系列丛书,您是怎么看待书法在国际中的传播和作用的?
王岳川:1993年应北大出版社之邀,主编《中国书法文化大观》,囊括了书法和文化的各种关系,共250万字,在国际上影响很大,被韩国、日本书家成为“中国书法的圣经”。2002年出版了《发现东方》一书,坚持西方中心主义正在走向终结,中国形象正在文化重建。我去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传播文化,感觉到包括书法在内的中国文化战略很重要。2008年主编了《文化书法研究丛书》共7本,我写了《书法文化精神》、《书法身份》等4本。这套书只是想让书法界更重视文化身份和美学国际视野,没想到出版后,好评如潮。今年要出版《美国书法史》、《欧洲书法史》、《东南亚书法史》、《港澳台书法史》、《日本书法史》、《韩国书法史》等6本书,进一步拓展书法界的国际视野并坚定书法文化立场。《中国书法文化大观》是让书法技法重回文化地基,《书法文化丛书》是让书法文化身份和文化精神得以呈现,使书法具有国际视野和大国风范。这套书出来以后,相信社会将重新认识书法的国际地位、形象,会更加珍惜书法、尊重书法,而且重视书法的海外传播。
记者:这些年您致力于在国际上推广中国书法,认为中国书法要有大师气象和国际眼光,并要寻找一种国际性的“审美共识”,这种国际审美有什么特点?
王岳川:中国书法在西方往往得不到很多人的共鸣,比如我去大英博物馆,其馆长就说,你们的书法字太小,没有视觉冲击力。我跟他讲:中国古代的书法是做案上观,现在是现代艺术壁上观,视觉感受不同。为了符合国际审美共识,我认为要创作出大作品,符合国际性的现代展厅视觉效应。同时学习审美多样性和多元化,修正中国书法形式的单一性。书法雷同感很强,这是必须面对的课题。进一步共同建立国际性审美共识,让西方人学会并体会书法哲学精神,天地万物色彩缤纷,但“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无不为”——万物归一到“黑白”二色。欣赏书法的“计白当黑”是中国道家万物归一的最高境界。
记者:您在书法创作方面也很有造诣,您写书法是种什么信念?
王岳川:我写书法从4-5岁开始,跟着外公习字,当时写的是颜体。外公说,颜体养气养浩大之气。我的书法的童子功使我在小学频频获奖,中学成了当地的小书法家小画家。上大学后开始写经,尤其喜欢王羲之《黄庭经》,钟绍京《灵飞经》等,每日苦练,大三时获得“四川省大学生书法一等奖”,大四获“全国大学生书法优秀奖”。此后,无论是在教育部工作、北大读研、日本教书,写书法始终是我的日课。2000年从日本工作两年回来后,我意识到日本韩国非常重视书法文化,书法是文化大道,不是技法的雕虫小技,就写了《全球化与中国》和《书法文化精神》,希望中国书法界更重视书法文化。到了2003年,我和金开诚先生创立了北大书法研究所,我提出“文化书法”思想,并坚定地背负着一种信念,不管如何艰难,一定要把书法变成中国文化的指纹,而且推进国际性的“大书法”理念。
记者:您对目前中国书法教育怎么看?学习书法对年轻人有何意义?
王岳川:我认为目前中国书法教育缺少横向沟通,相互有些脱节,致使书法教育零散化,零乱化。我建议尽快做几件事:成立中国书法考级委员会,制定相关严格的考级制度;成立中国高校书法研究会,统一高校书法教材、教法和教师队伍;倡导全国书法家展出代表作书法展,各大评审委员会多吸收大学书法家、理论家、批评家,减少评审过程当中的追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担起新世纪书法文化建设者的职责。就身心关系而言,学习书法可以健身长寿,而且年轻人要学会尊敬我们的国粹,学会尊敬文字,尊敬书法,尊敬自己的抒写,以及尊敬自己欣赏书法的好习惯。
记者:您认为如何能成为一个书法大家?
王岳川:我认为,一个书法大家要满足四项“硬指标”:一,五体皆备,篆、隶、楷、行、草都要了然于心,然后在某个方向重点突破。二,经史子集满腹经纶,下笔才会千言不衰。三,书风必须合乎时代的大国气象,才不会被时代抛弃。四,在每日苦练中超越昨天,才能不断超越自我。我认为只有具备这些品格,才有可能成为21世纪的书法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