庸俗世间的高贵


庸俗世间的高贵
龚明德

在我的最近的博客上,我从友人学义处转帖来了一篇《鲁迅被删除的必然》,是经得起反复赏读的好文字。估计这一篇文章最早的出处和作者不容易清楚,至少我和学义是不知道的。而且,至今没有人来投诉我和学义转帖了他的文章却不署名。
我一直阅读的办了十多年的《藏书报》,在二〇一〇年也就是今年的十月四日的第五版《悦读随笔》登载了一篇妙文,题曰《买书的魔道》,写得真好!虽然文章的大体旨意并没有脱出明人李日华那段著名的“今人买书汗牛充栋……”的叙说范围,但是充满了实际的感受,文字也通顺。但是,这篇好文章却没有作者自己的署名,弄得这一版的编辑潘宝海先生只好在文后用括注“请作者见到此文后与本报联系”,当然是寻求作者以便寄送样报和发放稿酬。
我的胳膊摔伤后入院治疗有近一个月,直到出院的前几天,我才知道我在医院的所花费用是一笔巨大的开销。比如:量一次温度收费五元,而几乎每天都要至少量两次温度;一小瓶冻冰每瓶十元,每天四瓶;用冻冰冷敷的同时,会有一个实习的学生来看我弯曲手腕是否达到了九十度,后来我才知道这叫“功能恢复训练”,给我说话的实习的学生就是“功能恢复训练指导”,每次的不到五分钟收费三十八元,一天两次;……等等等等,无法细说。
我忘了我跟谁说过我的开销之大,而且报销也只能报销药费,至少我自己要负担一万多元毛币(中国大陆的官方称为“人民币”)。就在我出院的前一天,我接到了北方一家日报副刊编辑的电话,说要我的银行存折卡号,要预支给我一笔稿费。来电话的人我不认识,问他原因,他说他们的副刊早就想请我给他们开一个不定期的专栏,每回两千字左右,说一点儿五四后三十年间的文坛旧事,一直写下去,够出一本书了,就由他们操办出书的事情。
我让家人把银行卡号告诉了对方,第二天上午十点去查,我的卡上就多出了八千元毛币的进账。当天下午,又接到了北方那家日报副刊编辑的电话,安慰我不要着急写稿,等身体复原了再写。还说已经通知他们那里的收发部门,每一期报纸都给我邮寄。
莫非是做梦?真有这样的民国文人遗风降临到我的身上,我却不敢相信了……
我问过几个熟识的朋友,他们都说跟预支给我稿费请我写稿的北方那家日报副刊编辑不熟悉。那么,肯定是我的博客上的住院疗伤的图片惹来的这等好事。
以上我亲见和经历的三件事,都不该是在我们这一个极其功利的时代里发生的。但是,它们又确确实实地发生了!
高贵,就在眼前的庸俗世间。
由此,我记起来我每一次看电视新闻中的接受捐助的青年学生站在集会的台上,捐助者拿一只信封在电视镜头前一一亮相。说实话,我看到这类报道,我就对我们的民族的堕落而难受。按照我们民族的传统习俗,帮助人是不可以张扬的。关心,是关起门来心对心地交流。大肆鼓吹“让谁富裕起来”,几乎就是在侮辱属于“谁”的那一群人。
一个最起码的“帮助人不要让接受帮助的人难堪”的常识,如今要普及已经是非常艰辛的大工程了。君不见,我们的党报天天都在扯起嗓子叫喊“为老百姓办实事”。其实,这些能为老百姓办实事的很多权势者,几乎都在实实在在地为自己办了大量的“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