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是为他人创造价值的平等经济
▲廖进中
【说明】
主持人原来客气地点名要我最先发言,我因没有准备,推辞了;现在时间快11点了,又要我讲话,那我就也来讲几句。但说这是“压台戏”,就有点“过”了,我能“压”什么台啊!而且,沙龙式的茶会也是不需要谁来压台的嘛。
我之所以接受邀请来赴会,目的有二:一是,祝福小易的生日,他33岁,比我儿子大不了多少,但他近几年的事业却如日中天,进展很快,我当然要来祝福,要来祝贺;二是,向诸位学习,邀请函上说,参加今晚喝茶的20多人中,有学者,有官员,有企业家,有媒体人士,我想,我一介书生,平时静坐在书房里想的多,行走在实践中做的少,这不正是一个学习的好机会?事实上,从刚才大家的发言中,我已经得到了很多的思想启迪和实例启发。
本次茶会的主题是《城市“暗战”之长沙的机遇在哪里》?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在想,“暗战”,“明战”,都是“战”,确实是当今中国社会的实际现象,但作为一种对社会负责任的学术探讨,我们是要屈于现实推崇它?还是要以正确理念引导它?今晚在座的朋友中,有几个的身份也是“教授”,但我认为,地地道道的只有我一人。不是说你们的“教授”是假的,而是说,你们或者是厅级领导了,或者是大董事长了,你们的身份不“纯”了,对市场经济的看法,就会“太实际”了。那么,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什么?我的理解,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交换经济是“为他人创造价值”的经济,你不为他人创造价值,人家会与你交换吗?人家不与你交换,你能得到自己的利益吗?正因为这种相互的交换,相互的提供价值,才能互利双赢,才能激励创新,才能增加财富,才能平等幸福。所以,我从来就不认同“商场如战场”的传统说法。
长沙这些年,确实发展得不错,但我认为,它主要是得利于省会城市的政策优势。为什么我的家乡――邵阳市没有发展得这么好?因为它没有区位优势嘛!说“长沙的机遇在哪里”?我想起了“弯道超车”这句口号。我早就说过,“弯道超车”,首要的是要明白什么是“弯道”?我们发展的“弯道”到底在哪里?而不是盲目地去“超车”,不然,就会翻车的!最简单的逻辑,“弯道”,就是“转弯之道”,用现在的流行语讲,就是要“调结构,转方式”。主持人希望大家去推测,10年20年后,在全国城市里,长沙的GDP位置是否会挤进前20名?我不想去作这样的推断,我只觉得,如果不“转弯”,即使长沙与北京不相上下了,进人万亿俱乐部了,我看也没有什么,刚才段绍译[1]先生不是说,他还是想从北京退回长沙来发展、来生活吗?那里的“城市病”太严重了。我在高校工作,对于量化考核是深有体会的,写那么多无创新的论文,有什么用?垃圾嘛!
有人说,国际金融危机,是我们发展遇上的“弯道”,其实,我们更有自己面临的“危机”,更有自己需要转弯的“弯道”,遇上国际金融危机只不过是使我们的“危机”更加显现罢了,使我们的“弯道”更弯更急而已。如果我们长沙能够比人家更早更快地识别自己的“弯道”,那我们就可能会真正地“超车”,也许,这就是我们的“挑战”,或者叫“机遇”。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邓小平在特殊政治环境中提出的前进目标,是他过人的政治智慧。早几天,我写过一篇短文,发在网上了,我谈了我对它的理解:“社会主义是共同富裕,而非共同生产”。后来,再仔细推敲,“共同富裕”是难以做到的,任何社会都如此,但“共同幸福”,是可以做得到的。所谓“共同幸福”,是社会公平正义下的全民富裕与和谐安康。市场经济改革,我们不“共同生产”了,我们的创造热情就高了,我们的财富积累就多了,我们今天就能不饿肚子了,我们今天就能在一起品茶论道了。但我们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还要加强,再加强。比如,“两型社会”建设,我想,其中“环境友好”的“环境”,是否还应该扩展到人文社会环境,而不能只说自然生态环境。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讲公平正义的,理所当然地包括“民主”,如果说,朝鲜那种“父传子、子传孙”的世袭制度,也算社会主义,那我们还有什么值得追求?如果那也算马克思主义,那我们还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
前面几个朋友的发言都谈到,长沙要发扬地方特色,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无论从什么角度讲,我看都是对的。你可以搞洗脚产业,你可以搞按摩产业,你可以搞嘻嘻哈哈产业,你甚至可以搞“天上人间”产业,但我总觉得我们现在的文化产业没有灵魂!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文化,就是“人化”,人的一切活动都是文化,我们今晚喝茶,就是一种茶文化嘛!易鹏说,他还要坚持下去,每年的生日都将组织一场名为《一年》的、以喝茶为载体的沙龙,那就可以叫“生日文化”嘛!但这些文化都只是情趣文化、习俗文化,而能承担起举国普世的文化的灵魂是什么?我看,还是公平正义的价值观。那我们湖南,我们长沙,近几年提倡的价值观是什么?是媒体天天都在吹嘘的曾国藩的“湘军”文化!“湘军”是什么样的军队?曾国藩是什么样的文人?谁人不知,谁人不晓,是最最残酷镇压贫困农民的地方军,是最最野蛮欺压百姓的“曾剃头”。常听人说,“凡是镇压学生运动的人都没有好下场”,难道镇压农民和百姓的,就要让他“流芳百世”不成?换一个角度讲,“湘军”文化,了不起算也只是中国儒家“三从四德”的“等差之爱”的文化,而不是“人人平等”的“无差之爱”的文化。以“湘军”理念作价值标志的文化,到底能走多远?是否能走向世界?是否能推动长沙成为“世界文化名城”?我非常非常地怀疑。湖南出了那么多的民主斗士,为什么不可以用他们和他们的思想理念来代表我们的文化呢?我非常非常地痛惜。
大家都称我“
至于具体的长沙发展思路,吴金明、吴晓佳、王义高、左湘山等朋友都分别从产业发展、从城市规划等方面,讲了许多好思路,我就不再谈了,也没有时间啰嗦了,我只讲一句话:摊大饼肯定会出“城市病”,城市群才是竞争力!
愿类似《一年》这样的生日文化能逐步推广!
祝易鹏夫妇及在座者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