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 人 婚 恋
王先金 编著
1-1 毛泽东的四次婚姻 (8)
贺子珍离开延安
在延安,毛泽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了很多工作,让国人和世人认识了延安、认识了共产党人。
然而,毛泽东却忽略了妻子贺子珍,忽略了她柔弱内里的刚强。他和妻子在一起的时间远没有刚到延安前多了。有时,还会为一些事情各不相让。
确实,贺子珍敏感、好强、患得患失。她忍受不了文化的差距和感情的失落,生下孩子刚满月没多久,她就把孩子交给奶妈,自己到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去了。
她希望毛泽东同普通人的丈夫一样陪她生活甚至陪她吵架,她恨自己身体太不争气,想要多做些工作,却往往力不从心。因此,她想到手术,把体内的弹片取出来。可是,延安动不了这种手术。她决定去西安,从那里赴上海去做手术。就在这时,她发现自己又一次怀孕了,这更坚定她要走的决心。她生孩子生怕了,想同毛泽东分开一段时间,减轻一下身体的负担。
毛泽东知道贺子珍要走,极力挽留她,说:“我这个人平时不爱落泪,只在三种情况下流过眼泪,一是我听不得穷人的哭声,看到他们受苦,我忍不住要掉眼泪。二是跟过我的通信员,我舍不得他们离开。有的通信员牺牲了,我难过得落泪。我这个人就是这样,骑过的马老了,死了,用过的笔旧了都舍不得换掉。三是在贵州,听说你负了伤,要不行了,我掉了泪。”
接着,毛泽东又动情地说:“我现在的情况,同在王明路线时期不同了,我有发言权了。以后,不会再让你像过去那样,跟我受那么多的苦了!”
1937年底的一天,贺子珍专门来到合作社看望娇娇。
这一天,她穿着一件半新半旧的军衣,没戴军帽,手里拎着一袋东西,都是给小孩预备的换洗衣服。她怀着沉重的心情进了合作社,把一袋东西交给张秀英,拉着孩子的手说:“秀英,这孩子就托给你了。多费心,孩子有什么毛病,就请抱到毛主席那边去。”
孩子“咿咿呀呀”,似乎在向妈妈打招呼。贺子珍赶紧走近摇篮,抱起娇娇摇晃着,絮语着:“宝贝,妈妈要走了,要到很远的地方去,很久以后才能回来看你。好乖乖,听张妈妈的话......”孩子侯懂非懂地一个劲摇着手,对着妈妈甜甜地笑着。
1937年底,贺子珍被批准去上海取出身上的弹片,便匆匆离开延安,踏上了遥远的旅程。
贺子珍到达西安时,听说上海已为日本人占领,去不成了。怎么办?她又不愿回去。
当时,贺子珍住在中共驻西安办事处。1938年1月,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接到一份从延安发来的电报,这是毛泽东发给夫人贺子珍的,请她回延安,不要离婚。电文陈词恳切,殷殷相劝,热切地盼望她能回去,回到他的身边去。贺子珍看了电文,心里非常矛盾。她清楚地知道,毛泽东批评了她,又原谅了她。西安办事处的林伯渠、谢觉哉、王定国等同志费尽了口舌。她虽有些犹豫,但是,执拗的性格主宰了她的行动,使她下决心离婚,不回延安。
她在西安住了几天,决定去苏联。到那里,不但可以取出弹片,养好身体,还可以获得学习的机会。
1937年11月,延安有一批伤病员,要去苏联治疗伤病。他们是蔡树藩、钟赤兵、徐梦秋和刘英。蔡树藩打仗时被炮弹片削掉了右胳膊,徐梦秋冻坏双腿截肢,钟赤兵在长征中右腿负伤锯了。他们都要到苏联去配假胳膊、假腿。刘英在长征中犯下了肠胃病,这时又染上了肺结核,延安没有药治,送到苏联去。他们一行到达西安后,又增加了贺子珍。
在刘英离开延安的前一天,毛泽东来到她家的窑洞同张闻天商量,说林伯渠从西安来电报,贺子珍想同刘英他们一起到苏联治病,征求毛泽东的意见。毛泽东表示让她去吧,张闻天欣然同意。于是毛泽东嘱托刘英,政治上要帮助贺子珍提高,要让她多读点书。当时毛泽东还无意同她离婚,而是有心言归于好的。
刘英一行到达兰州时,遇上王明回国,斯大林派专机送他们,也到了兰州。王明架子大,要陈云来八路军驻兰州办事处打电报同延安联系飞机着陆标记等事,也顺便来看望刘英他们。
刘英和贺子珍等人,在兰州乘坐上运军火的飞机到迪化(乌鲁木齐)。这时,邓发已从苏联回国,担任迪化八路军办事处主任。从他那里知道,苏联1937年肃反搞得很厉害,同被捕的苏联人稍有牵连的中国人不少被捕。同行的徐梦秋,听邓发讲了苏联情况后很害怕,盛世才又留他,于是他就没有继续走,在迪化当了新疆的教育厅长。后来此人跟着盛世才叛变了,毛泽民就因为他的出卖而遭杀害。
不久,驻新疆办事处收到中共中央的一份电报,要求所有在新疆候机去苏联的同志,除有伤病的同志外,全部返回延安。在新疆等候出国的同志都回延安了,可是贺子珍没有回去。她在新疆待了几个月,终于和刘英、蔡树藩等人一起去了苏联。他们是从迪化坐汽车到达阿拉木图后,就搭上了西伯利亚大铁道的火车,直达莫斯科。
至今人们在谈到这段往事时,都为贺子珍感到惋惜。贺子珍在谈到这段历史时,充满了悔恨,眼神变得呆滞,她说:“我不怨毛主席,一切都怨我。我当时太年轻,不懂事。我一心只想出去把身体养好,再学习几年,就回来。我还想为党做点工作,没想到事情并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
在苏联,贺子珍和刘英一直在一起,住在东方大学分校。经过一年多的疗养,刘英的肺病、肠胃病有很大好转,人也长胖了。贺子珍的情况却反不如前。她到苏联后生下一个男孩养到六个月不幸夭折了,葬在后面花园里。她伤心致极,天天到坟上去哭。毛泽东又不给她写信。只收到一封信,只有三言两语,望你好好学习之类,所以她精神上非常苦恼。但她又很傲,不肯主动写信给毛泽东。
1939年初,任弼时来到莫斯科刘英他们的住处,给他们看党中央来电:蔡树藩、刘英即回延安,钟赤兵、贺子珍留莫斯科学习。
回延安之前,任弼时交给刘英一项任务要她到共产国际交通部带一套密码回去。所谓“带”密码,并没有密码本给她,而是要她将这套密码的编写方法和基本电码都背上,记在脑子里,带回去。她学了两个星期,把这套密码掌握了。
1939年3月下旬的一天,刘英等人终于回到了延安。刘英回到家里,张闻天不在,他还在毛泽东那边开会,很晚才回来。
1937年冬王明回到延安后,党中央书记处扩大,张闻天已不再“总负责”。1938年8月,王稼祥回国,传达了共产国际的意见,中国党应以毛泽东为首来领导。张闻天即向毛泽东提出“让位”。毛泽东从全局考虑要张闻天将“总书记”的名义继续担下去。所以六届六中全会以后,张闻天形式上还主持中央会议,但实际权力都交给毛泽东,中央会议到毛泽东那边开,一切事情都由毛泽东决断了。
第二天,刘英去看毛泽东。
刘英走进毛泽东的窑洞,江青接待十分殷勤。刘英向毛泽东谈了贺子珍一年来的情况,她痛失爱子,悲伤欲绝,精神上没有安慰,哪来心绪学习,她说:“主席,你交给我的任务没有完成好(指政治上帮助贺子珍提高,让她多读点书)。”
刘英对贺子珍是很爱怜的。贺子珍18岁在永新城偶遇毛泽东,两人一见倾心,她就离开父母跟着毛泽东在井冈山战斗。她文化素质确实低些,连着生孩子,也没有养成读书的习惯,脾气也不大好,常常干扰毛泽东。所以在他们的婚姻上,刘英觉得两人确实不大般配。现在看到江青成了毛泽东窑洞里的人,毛泽东言谈中也表现出满意的神色,刘英便说:“你身边确实需要有人照顾。你同贺子珍也实在合不来。”
听了刘英的话,毛泽东兴奋极了,把大腿一拍,连说:“刘英同志,你才是真正理解我的人啊!这事不少老同志反对哩,你要给我做解释,做宣传!”
1940年,贺子珍的好朋友曾志来到延安学习,她去拜见毛泽东。曾志老惦着贺子珍,可又不敢贸然提她,没想到有一天,毛泽东竟主动地说起了贺子珍。毛泽东感叹道:“我同贺子珍还是有感情的,毕竟是十年夫妻嘛!”
“那为什么要离开呢?”曾志问。
“不是我要离开她,而是她要离开我。她脾气不好,疑心大,常为一些小事吵架。有一次一位外国女记者采访我,美国女人开放无拘束,我也爱开玩笑,我们又说又笑,这就激怒了贺子珍,她不仅骂了人家,两人还动手打了起来。我批评她不懂事,不顾影响,她不服,为此我们两人吵得很厉害。一气之下,贺子珍说要去西安,然后到苏联治病,她身上有十一处弹片。我希望她能回来,写了封信,派警卫员送去西安并接她回来。但贺子珍不回,却捎回一方白手绢,上面写了诀别信,不久就去了苏联。这封诀别信至今还保存在我的铁箱子里。”
沉默稍许,毛泽东又说:“但我还是挂念着她的,她长征吃了不少苦,跟我十年生了六个孩子,年头生一个年尾又生一个。我最怀念的还是在中央苏区生的毛毛,部队出发时,孩子站在路边送行,那时毛毛才四岁,没想到一别就再也见不到了。” 贺子珍在延安
毛泽东还告诉曾志,他在中央苏区受到错误路线打击,被从领导岗位上撤下来后,名义上是苏维埃主席,但无实职工作,又患了病,连贺子珍也不怎么理他,不去照顾他,却强调自己有事情要干。毛泽东说:“我当时就那么想,读书吧!坚持真理,也不怕老婆离婚,一切我都不再乎,我只一心一意去多读书!”
对于贺子珍与毛泽东分手这件事,人们大都认为是毛泽东有负于贺子珍,其实毛泽东也真是有他难言的苦衷。
贺子珍失去了五个子女
全国解放后,贺子珍被安排在上海居住。除了几个她身边的工作人员,人们对她一无所知。她几乎和外边的世界隔绝。
当然,她更多的时间是回顾与思念。
她在与毛泽东生活期间,先后生下六个孩子。
1929年,在闽西二打龙岩后,生下第一个孩子,是个女孩,取名金花。孩子出生不足一月便托付给一位群众大嫂了。
1930年,在失去长女后,贺子珍又生了第二个孩子。这是个男孩,但生下来就死去了。接生者是红军中传奇的“基督医生”傅连璋。
1932年11月,她在福建长汀福音医院产下了第三个孩子。这也是个男孩。当时,她和毛泽东住在一个姓杨的老乡家里。毛泽东说:“人家叫我老毛,那我们的孩子就叫小毛毛吧,比我多个毛,将来要比我强啊!”贺子珍笑着答应了,从此称之为“毛毛”。大名毛岸红与杨开慧生的三个儿子的排行衔接,“红”字大概是取自红区、红军吧。
长征开始,许多红军干部、家庭被留在苏区,贺子珍也被迫与爱子分离。
1934年重阳节,贺子珍在瑞金沙洲坝请父母做了团员酒菜,但迟迟没人入席。
当时,毛泽东正染疟疾,在几十里外的于都独自苦痛;毛泽民和钱希均匆匆赶来,告别后又匆匆离去。虽然毛泽东当时正遭批判,而他的大弟弟毛泽民掌握苏区财经大权,是须臾不可离的人才,因此可以参加长征。此时,贺子珍能否随军,却还没有定论。
随后进屋的,是毛泽覃和贺怡。说起小毛毛,贺子珍坚持要带走儿子,但经不住众人的劝解,只好答应把他托付给毛泽东的弟弟、留在苏区指挥战斗的叔叔毛泽覃和婶婶贺怡。
等到毛泽东病愈赶回,不见儿子,只见眼泪汪汪的妻子。得知原委后毛泽东大发雷霆:“你也太狠心!等我回来,再看一眼抱走不行么?你们真蠢......”
那天晚上,毛泽东房里没有灯光。第二天清早,警卫员看见桌上有两张毛边纸,湿湿的,像是泪水泡过。一张写满了“红”,一张写着:英(狗)、青(猪)、龙(兔)、红(猴)。
直到20多年后,毛泽东在老战友曾志面前谈起岸红,还这样说道:“最后一次看见这孩子,都会在队伍里向我招手了。谁知道,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了......”毛泽东哽咽失声,眼圈也红了。
毛泽覃为了保证小毛毛的安全,又把他托付给了贴身的一名警卫员,自己不久就在战斗中牺牲。由于谁也不知道这位警卫员的下落,线索从此中断。
贺子珍的第四个孩子(女儿)出生在长征路上。那是1935年2月,生下只有几个小时便送给了当地老百姓,连名字也没给取一个。
1936年,长征的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延安。贺子珍生下了她的第五个孩子,仍是个女孩。邓颖超赶来祝贺。她把孩子抱在手中,说:“真是个小娇娇。”从此,大家都叫她“娇娇”。后来毛泽东给她取了个名字叫“李敏”。
贺子珍最后一个孩子是1938年诞生在苏联莫斯科。是个男孩,取名廖瓦,那是她在和毛泽东分手后不久出生的。可惜孩子只活了十个月,便被病魔夺去了生命。
六个孩子,只有李敏是在身边看着长大的。
(注:《名人婚恋》最新电子版本约有80万字,有精美图片340幅,有需要的网友,可与我联系。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