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要精面要白的误区


最近,遵循卫生部关于使用添加剂要坚持技术上确有必要的原则,全国食品添加剂标准委已审查同意注销过氧化苯甲酰,即俗称的“面粉增白剂”。一个多年来争论不断的问题,终于要有一个结果了。

 

由此,我想到了粮油消费取向和粮油加工趋势的问题。

 

这些年来,人们买米要求越精越好,吃面希望越白越好,用油选择越淡越好。粮油加工企业为了迎合这种盲目追求而进行过度加工,甚至出于商业目的对过度加工的产品进行夸大宣传。

 

其实,大米、小麦粉和食用油的过度加工,害莫大焉。加工和消费均走入了一个误区。

 

大米的国家标准分为糙米、标 二米、标一米和精制米,并以标二米做为市场供应的标准米。但2008年全国近5000万吨的加工大米中,精制米占到30.6%,标二米仅占5.5%,而且精制米中还有一部分经特别精制的抛光米,其作用仅为提高光洁度,强化感观,纯属商业行为。这种过度加工,减少了稻谷的出米率,至少损失相当于2000万亩良田的产量,尤其可惜的是由于大米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成份几乎都存在于大米的胚部和皮层,精加工的米营养物质丢失严重,剩下的仅仅是淀粉。

 

小麦粉与大米加工相类似,本应以标准粉做为市场供应的面粉,现在却连特一级粉都嫌不够白,不够细,还要再加上增白剂。小麦的精加工同样造成粮食的大量浪费,同时使存在于小麦表层和麦胚部分的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几乎全部流失。

 

烹制中国菜,采用国标一、二级油即可,现在却把西方制作凉拌菜的专用色拉油作为日常烹调用油。这种经过“六脱”精炼的色拉油纯净清亮了,但大量可贵的天然营养物质也被无情地精炼掉了。

 

最近,和古船公司的王总聊到粮油加工问题,我们玩笑地说:粮食中真正有营养价值的东西都当做饲料,给猪吃了,人们花大价钱买到的只是淀粉。

 

粮食是大自然生长出来的,饱含天地之精华。所以,真正的好东西一定是生长出来的,而不是加工出来的,加工只会伤害它,何况过度地加工。每一颗粮食都有自己应有的品质滋味,当它进入人们的身体,是阳光、雨水、土地的香气和蛙鸣进入你生命的循环。它不应该仅是碳水化合物,还包括天地的能量。

 

当别人告诉我,由于阳光照射水果的表皮营养物质最丰富后,我从此吃苹果不再削皮,吃葡萄也不吐葡萄皮了。不久前一个朋友送我一袋面,说你尝尝这个,是河北老家农民自己磨的粉,保证没有添加剂,有面香味,虽然稍微黑了点。

 

我想,不久吃糙米、全麦粉和用非精炼的菜油会成为时尚罢!

 

2010年10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