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利矿难处理成为多赢案例


       将一场矿难,演化为一个国家的软广告,把一件坏事变成好事,让一家国家全球瞩目。这样的生动案例,就发生在最近,就发生在智利。

      说起来,智利的矿难,也就是球大个事。但智利政府,合理合情地利用了这个球大的坏事,将之定义为一次危机公关,结果,不论是智利国家,还是矿难的工厂,还是受难个人,无一不是矿难的受益者。矿难不仅没有变成灾难,居然成为全球佳话,一时的眼球盛事,真是难得。

      这件案例说明,化被动为主动,化危机为转机,绝不是什么不可及的事情。只要方法得当,时机合适,应对合理,灾难不仅不一定是灾难,甚至可能转化为机遇,向好的方面发展。而类似的机遇、机会,小到个人,中到公司,大到国家,都能做到。

      近年来,中国官方与官员,可能最怕两个字,就是矿难,有多少血泪与悲剧发生在这件事上,多少有前途的官员折腰。矿难演变成政经灾难,官员倒下一片,固然说明国家重视民生,但换个角度看,也说明我们缺少一些危机处理的智慧。

      反观智利矿难,只有33人被困井下,不要说放到世界矿难史上稀松平常,随便中国一场小矿难,也不止这个数目。但智利33人被困井下何以惊动全球?为什么这么一桩小矿难却为智利赢得掌声?

      首先,是时机把握好。近两年来,从中国煤矿频繁出现灾难,直到墨西哥湾石油泄露,近到匈牙利泄露事件,矿难已成为全球舆论焦点。也就是说,客观上存在将矿难处理得好的前提。

      其次,是知情权利用的好,智利政府的公开透明引导是高明的。自从8月22日被困矿工向地面传出纸条“我们33人都在避难所内,全部安好”那一刻起,这个国家就因为这起矿难进入全球人视野。被困矿工无论是在井下升国旗吃大餐庆祝独立日,还是收看足球直播和影碟,或是天天洗澡、训练减肥,都让人异常吃惊。

    第三,这次矿难的处理结果,获得了全赢的结果。灾难没有输家,大家都是赢家,这是了不起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