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发表在《当代亚太》2010年第5期,这里只能贴出部分
国际货币权力的历史经验与“第三世界货币区”的可能性*
冯维江
内容提要:通过对已有货币国际化历史进程的回顾与分析,本文总结了国际货币权力更迭的一般规律,并得出人民币国际化有必要夯实区域基础等基本结论。研究发现,除亚洲之外,非洲、拉美的一些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在贸易投资等方面有紧密的联系甚至存在对中国的不对称依赖,这些区域均具备推行人民币国际化的器物基础和一定的制度基础,人民币区域化的视野应当超越亚洲一隅,兼具“亚洲特色”和“世界器局”。最后,本文提出并初步论述了指向“第三世界货币区”的人民币区域化路线图。
关 键 词:货币权力 人民币国际化 第三世界货币区
古今中外,某种地区货币的流通范围超出其发行地政治疆域而在外地行使计价、支付结算或价值贮藏等职能并非罕事。[①]但一种货币,尤其是信用货币,在世界范围内相当程度地执行上述职能,反映出它在国际货币体系运行中跃于其他地区货币之上的超然地位,这样的货币就屈指可数了。至于后起的货币取代先前的货币而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占据超然的地位,类似过程迄今在历史上只完整地发生过一次,就是美元对英镑的取代。[②]
讨论人民币国际化问题,势必涉及国际货币权力格局的变化,详言之,即新国际货币对旧国际货币超然地位的袭取或分割。这个过程中政策及策略上的技术细节,必须放到完整的国际货币超然地位更替的历史参照系中,才可能辨清哪些能行之有效,哪些会折戟沉沙;哪些可事半功倍,哪些却适得其反。为此,需要了解新的经济环境中,美元的有力竞争者们在货币竞争中付出的努力及其得失,用以修正美元替代英镑的完整“行动路线”中那些恐已不合时宜的部分。
本文余下部分的安排是:
首先,简要分析支撑英镑作为主要国际货币的因素以及美元取代其超然地位的历史进程,并讨论美元为核心货币的新国际货币体系的框架结构。重在说明“货币取代”的过程,以及“取代”前后大致处于制度均衡状态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维稳安排”。其次,分析美元的主要竞争者欧元及日元的情况。欧元的产生及其在分享美元国际地位过程中的经验。甚至已经有人用计量模型推断,最早在2015年欧元就可以超过美元而成为最大的国际储备货币。[③]这使欧元崛起的经验显得格外重要。尽管日元是有意问鼎主要国际货币的另一个雄心勃勃的竞争者,但与日本经济规模相比,日元的国际化存在并不明显。[④]同为东亚制造业大国货币,日元的境遇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难得的镜鉴。第三,对国际货币权力形成及转移的基础进行总结,给出对人民币国际化的若干启示。最后,重点分析人民币国际化的区域基础构建问题,提出“第三世界货币区”设想。
……
从美元取代英镑成为世界货币以及欧元、日元在分享美元国际地位的努力中可以获得以下启示:
首先,和平环境下不一定要以军事能力的超越作为货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可以把力量更多地集中在其他影响国际货币权力的项目上。
其次,市场提供能力的相对弱势限制了欧元及日元的国际化水平,因此人民币的国际化应当通过扩大其他国家对中国巨大市场的不对称依赖来有力地推进。
第三,正常条件下,生产能力、贸易能力的扩张主要遵循市场力量自发扩张的规律,但虚拟经济下的金融市场建设和资本输出,以及区域政治经济基础的建立,归根结底是国家或政府行为,需要积极谋划。
实际上,货币国际化过程并非全然是自发秩序扩展的结果,而在相当程度上是政策设计的结果。将美元地位的形成视为纯粹自发秩序结果的断言,有流寇成王之后为出身寻找合法性的嫌疑。尤其是在区域基础的构建上,目前我国与东南亚的合作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后者对美国而言目前尚处于经济而非政治的区域基础,但已有迹象表明,美国有“重返东亚”的战略企图,为此,中国应抓紧时间在美国的经济区域基础尽快建立自己的政治影响,同时在作为美国政治基础的欧洲、日本等地不断扩大自己的市场和经济影响,尽量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区域基础。
第四,经常项目逆差并非向世界输出货币的唯一途径,也不是本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援助、投资等渠道建立货币输出机制。如果为了通过经常项目逆差输出货币,人为地限制本国生产和贸易能力,反倒可能让境外本币持有者对货币实际购买力丧失信心,从而腐蚀货币国际化的器物基础。
第五,与其他国家开展合作是后进国家推进本币国际化的必要条件之一。虽然日本在诸多方面弱于作为整体的欧洲,但不能忽视它的经济规模和影响力。可以利用日元自身国际化的强烈企图、其相对薄弱的政治或道义影响力以及日本已经具备的实体和虚拟经济条件,通过对日合作,将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目标嵌入到区域合作的制度建设中去。这需要我们在对人民币国际化条件和进程完全掌握的基础上,对各种现存的及可能的东亚乃至亚太区域合作机制做出仔细的分析,择其善处而用之,其不善处而变之。
应当看到,主权货币流通域本质上反映的是主权力量覆盖的范围,而主权力量的国际化过程并非一蹴而就,存在区域化到全球化的逻辑顺序。[32]鉴此,人民币国际化的政策着力点也应当遵循区域化到全球化的发展规律,将中国首先是一个区域性或局部性大国作为我们思考人民币国际化战略的基本出发点,[33]为此,明辨和夯实人民币国际化的区域基础,是进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
……
*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受益于李向阳、王玉主、沈铭辉、赵江林、刘小雪、周方银、钟飞腾、李文和刘均胜的指正和建议,还得到张宇燕、何帆的审阅,以及长策智库全球宏观经济政策项目(GMEP)的资助,谨致谢忱。当然,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