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投的科学性不容怀疑


  有朋友打电话来让我看一篇文章,说是有篇基金定投的文章在网络上争议较大。文章大意是说,基金定投如同一场真实的谎言,在粗略按照了上证指数十年的涨幅折算出每年的收益率之后,文章得出结论称,十年定投跑输银行定存。其实,那位作者是论述是有偏颇的,至少我不敢苟同!那篇文章的比较基准是上证指数,经笔者测算,上证综指过去十年的累计涨幅为31%,折算成年化收益为2.7%;过往五年135.5%,年化收益为18.69%。不容忽视的是,但凡有样本股除息(分派现金股息),指数都不予修正,任其自然回落,尤其是权重股的分红除息,这都将直接致使指数失真。其二,上证指数是否能完全代表A股市场的收益情况?有投资者计算了一下定投深成指的收益情况,结果要乐观的多。再次,指数涨幅不等同于基金收益,主动型开放式基金的表现要高于市场很多。开放式基金目前还没有成立满十年的,笔者调取了成立满五年的基金数据,115只开放式非货币基金(包括债券型基金)成立以来的平均收益达到248.90%。其中涨幅最大的达到11倍。远远跑赢指数,更别说定存了。定投是否真的谎言,需要数据更需要历史来验证。

      林子大了什么鸟都会有。某一些基金公司在宣传基金定投的时候,把未来愿景描述得过于完美。笔者强调,基金定投是一个工具,不能规避基金投资的固有风险,不能保证投资人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效果如何,还是要看如何使用。除了相对长的投资周期以外,收益率是决定最终回报的关键。有数据表明,从1872年到1992年的120年间,美国普通股票的平均报酬率为8.8%、长期债券的年报酬率为4.6%、现金准备的年平均报收率为4.2%。看上去好像差距不大,但如果于1871年12月31日投资在每种资产上1美元,120年后,投资于普通股的那1美元变成了27710美元,投资于长期债券的1美元便成了240美元,而投资于现金准备的1美元变成了140美元。之间最大的差距超过197倍。证明哪怕是年化收益上几个百分点的差异,几十年后的差异可能是几十倍。

  拿过去作为比较并不等于就可以拥有未来,又特别是在做理财这一块更需理智。相信,玩过滚雪球游戏的朋友都十二分的明了其中的要领。怎样才能滚出巨大的雪球呢?定投的方式好比一条足够长的带雪的坡地,投资者需要考虑的是找足够湿的雪(一只表现不要太差的基金),如果能对雪球开始滚动和停止滚动的时间点(买入和卖出的时间)做一点选择,避开在热火朝天的时候开始定投,同时不在市场低迷的时候停止定投,那么将会有不错的收益。跑赢定存应该是轻而易举的。

  急躁是理财的大忌。估计那篇作者的本意是无害的。闲话几句,只当给自己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