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定房价:仅有决心就能办到吗?
文/陈涛
号称史上最为严厉的楼市调控执行已经六个月了。效果如何相信大家也已经看到,至今老百姓对房价的上涨预期还是没有改变,人们的购房意愿也没有得到合理引导,部分城市的房价不仅没有下跌反而在上涨,个别地方甚至出现了成交量再次井喷的局面。
9月29日,房地产二次调控新政再出重拳,首套住房首付款比例调整至30%以上,第三套及以上住房贷款暂停,严控消费类贷款用于购房,外地购房禁令全国推广,房地产税由传说转向现实进而全国推广。不仅如此,政府还启动了问责机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监察部等部门将对省级人民政府稳定房价和住房保障工作进行考核与问责。对政策落实不到位、工作不得力的,要进行约谈,直至追究责任。
于是,各地方纷纷出台楼市调控新政,不仅继承了第一轮调控“严”的精髓,更是变本加厉出台了以“限”为纲的各地细则,“限购、限外、限贷、限价”的四限令使得新政更像是赌气式的报复反击。
人民日报更是在10月13日发表了署名文章《稳定房价有决心就一定能办到》,表明了政府调控到底的决心。
正如人民日报文章所问:“这样一件上有决心、下有动力的事情,为何进展艰难?究竟卡在哪里?”
是地方政府过度依赖土地财政所致吗?是担心经济增速会受到影响吗?是地方政府官员不怕问责吗?是调控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吗?是老百姓手里的钱多了无处投资吗?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房住吗?
好象是,又好象不全是。
这次的二次调控政策不可谓不“严”,不可谓不“极”,不可谓不“狠”,房价是不是就一定会稳定了呢?我看未必。
因为,稳定房价不仅仅是有决心就够了,不仅仅是有勇气就够了,不仅仅是有口号有够了,不仅仅是有问责就够了。
如果土地财政现状能得以彻底改变,如果闲置土地能得到及时处理,房价还会有那么高吗?
如果我们的市场经济制度能合理规范地运行,而不是靠“头痛医头”“革命化”的甚至是“计划经济”式的调控措施,房地产市场还会如此不服管理吗?
如果每一个调控政策的出台能经过慎重的分析研究,不用微观调控的手段来管理宏观经济的问题,房地产市场还会如此桀骜不伏吗?
如果人民币币值是稳定的,通货膨胀的预期不是那么强烈,居民有丰富的投资渠道,房产作为投资品还会那么受到青睐吗?
如果居民对未来的养老、医疗、教育等福利待遇有足够的乐观信心,如果中国居民不被户籍分裂成城乡的深深鸿沟,如果城乡之间没有因收入严重失衡导致巨大的人口迁徙,如果有足够的保障房让居民居住,如果住房租赁制度已经完善,如果不是房价越涨越高,那么中国人的购房热情还会如此高涨吗?
不研究居民购房的热度问题,不管理通货膨胀的预期问题,不解决房地产市场的根本问题,稳定房价仅仅靠“有决心就一定要办到,有决心就一定能办到”的口号就能办到吗?
2010年10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