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回顾高三文科综合政治部分的复习计划安排,我作为高三文科基础政治教师,总结经验,切实提高备考的有效性,减少低效课堂现象,将有助于我今后更好地实施高考备考,本文将结合自身高三备考的实践,作简单的总结。
一、高三文科综合政治复习计划安排
(一)第一轮复习计划:
具体操作时间及进度安排:
(1)共50天,进入第一轮梳理知识思路阶段,充分利用广州市教研室编写的文科基础政治部分的小册子,从模块角度回顾知识体系,按照经济模块、政治模块、文化模块、哲学模块的顺序,让学生做到“知道自己学过什么”,做到重温相关知识点。
(2)150天,第一轮梳理知识点,梳理整个高三的知识点,按照前面的知识体系,落实每一个知识点,做到不留知识的死角。调整强化,做一份广东省高考文科基础政治部分的题目,以检测训练的实效,以及此前广东省各地的文科综合模拟题。通过精做细练,我着力培养学生解读信息、获取信息、比较分析的能力。
(二)第二轮复习计划:共 60天,进入第二轮强化训练阶段。在这一阶段,任课教师边复习边参加广州市高考“一模”,“二模”。在知识点掌握的基础上,进行有组织、有步骤的训练,提高综合训练水平。
(三)考前一个月复习计划。在这一阶段,除了继续巩固学生的基础,落实相关能力的熟练之外,也要关注广东各地反映出来的考前信息,尤其重视广州市的教研活动,积极参加广州市教研,加强与市教研室的联系,重点落实市教研室布置得相关任务。在这一阶段,我注意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将四个模块的知识点进行最后浓缩,变成两张B4纸,简称“考前冲刺版”,既不放过相关知识点,同时又结合文科基础政治的选择题的特点,着重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学生觉得政治这一科大大减轻了他们的学习负担,属于“低投入、高产出”的科目,上课学习的热情也就始终保持在兴奋的状态上。
二、上述计划安排的注意事项
1、心中有“高考大局”观念,不过多占用学生课后时间。高考打的是团体战,学生在各个科目上的时间要合理分配,同时,作为高三政治文综教师,我注意到尽量不占用学生课余时间,在课堂的四十分钟里,我讲20分钟,给学生练习10分钟,评讲10分钟。更不会拖堂以免影响学生下一节课的上课效率。
2、注意精选试题、精讲试题。首先,我精选试题,符合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的相关要求的题目才选出来让学生做,以免浪费时间,降低学生备考的实效性。对于典型试题、学生不会做的和学生易出错的题目,我则着重讲清楚解答题目的思路和方法,讲透彻题目所要考察的知识点与教材知识的连接点,告诉学生如何在审题时把握出题者的意图。通过课堂上板书的形式,把试题答案与对教材知识的调动、运用关系进行过程的展现;对题目举一反三进行评讲,增强知识运用的灵活性;而且一题多解,分析出题者设题的思路,指出常见的设题陷阱,以此提高不同知识层次学生解答问题的能力。
3、在讲解相关的题目,按照“获取和解读信息(审读题目,划出关键词、关键字) →调动和运用知识(回归教材,搜索相关知识应答) →描述和阐释事物(按照题目的,要求归纳和整理) →论证和探讨问题(选出最后答案时,回顾材料或者题目的设问) ”的基本思维方式进行,并依据考试说明中对每一个目标的要求,对所讲题目进行分析,坚持做,有助于学生掌握基本的解题思路。
4、在复习最后阶段,我作为文科基础政治教师,鼓励学生要树立自信,既要以平常心面对高考,又要尽学生最大能力考出应有的水平。在复习最后阶段,学生在文科基础政治部分一般只做最基础的题目,一方面让学生最后记住回归课本知识,不要陷于题海之中,另一方面要增强学生的信心,把相关的分数拿到手,最终让不同知识、能力层次的学生树立各自的奋斗目标,以信心和细心从容面对高考。
三、高三文科综合政治复习计划安排的反思。
尽管经过精心备考,证实通过高三文科综合政治复习计划安排,在认真实施备考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经过我的考后反思,还是有以下几点工作值得我在今后高考备考中加以注意的:
一是在高考备考过程中,精练语言。虽然我在备考中,注意到语言的生动性与趣味性,但是对于政治这一科目而言,特别是在高考备考阶段,一定要落实语言表述的精炼,减少无效的语言垃圾,每一节课减少几分钟的无用功,累计下来,对学生是一个很好的提升,将会更好地提高备考的实际效果。
二是注意进一步精炼考点。虽然在高三文综考前,我已经做好了一份“考前冲刺版”,但是,在具体到每类学生的做法时,还是没有具体归类。实际上,如果对“考前冲刺版”更加具体地划分,该份“考前冲刺版”可以有几个更加细分的版本。如对于某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可以用更简练的语言、标记来让他们简记,因为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对知识点较好地理解了,相关能力也已经训练有素了,接下来解释巩固记忆,再次提炼知识点有助于减少他们的记忆存储空间,既为他们全面、牢固记忆整个高三政治的知识体系提供帮助,同时为他们在学好其他科目上赢得更多的时间,从而赢得高考更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