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营销30年,2010是否迎来“黄金十年”?


1985年商品房改革以来,中国建材市场20年,跌宕起伏。演绎出由卫浴、瓷砖、地板、木门、橱柜、衣柜、整体家居……一幅壮丽的营销画卷。荡气回肠的中国建材营销历史卷帙还将继续。
 
2010年,注定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人民币在美元和奥巴马要“报复中国控制人民币汇率”的背景下强势升值,外贸企业和订单大幅锐减。这一年,四月份国家出台“国十条”,九月底国家出台"限购令",房地产市场应声而起,不降反升,走不出中国式定律:国家越调控,越南辕北辙达不到预期效果,房地产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一年,国家“十一五规划”“圆满完成”,改善民生和调整产业结构好像据披露在“十二五规划”中已经写入规划纲要。这一年,改革30年,市场经济30年,“向左”还是“向右”,继续坚持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继续完善民主主义政府职能,都成为时代的主题词,有专家和媒体称:2010,中国深化政治体制和社会体制改革的分水岭。2010年,在我们有生之年老了回忆,是值得纪念的“热闹的一年”。
 
我长期关注建材。但我们知道,建材行业的迭起与房地产商品房发展息息相关,同时与国家宏观经济也唇亡齿寒(建材是房地产的衍生品,房地产是国家宏观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站在这个历史的拐点,我们怎么看待未来10年的建材行业呢?我的认识是:未来十年,黄金十年。从以下几点看中国经济走向和建材营销风向标:
 
1. 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诺贝尔奖得主斯蒂格利茨在世界银行的会议上说,21世纪对世界经济影响最大的两件事:第一是美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第二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按照最新的国家数据揭露,在2015年,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将从2009年的46%达到65%,这意味着什么呢?中国城镇人口将达到 7亿。而今天中国还有9亿农民。试想,增长的3亿城市人口,他们进城、定居、工作、生活后的头等大事是什么?是买房,是真正实现“城市化”。买房以后的头等大事是什么,是装修。这个3亿,是真正房地产和建材行业的“刚性需求”。
 
2,改善性需求的加速按照国际通行的经济学指标,当一个国家人均GDP超过1000美元,消费结构就从生存型消费转向享受型消费。再按照联合国的恩格尔系数指标,一个家庭用于食品支出的占比将改变消费的方式,据悉,中国目前的恩格尔系数平均达到27%,已经从基本生存转向更高层次的消费,生活质量的转变成为时代的主旋律。最后按照人均居住面积计算,中国是30%(这个数据可能不准,因为大量经济学家质疑这个数据),而德国、法国、美国是人均60平方米,也即意味着中国还有更高的消费空间。看完经济学,在看看实际,中国二三线城市和国家统计局定点监控的70个全国主流城市的房价,丝毫没有受到宏观调控的影响。即使在国十条、限购令中,依然保留了改善性住房需求的空间,留下一个活口。这部分,难道会紧缩?我们乐观估计,未来十年,只会加速井喷,而不是紧缩。
 
3,林产工业迎来黄金十年。据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林产工业2009年的产值是1.2万亿,按照五部委制定的《林产工业振兴计划》指出,在2012年,中国林产工业将达到2.4万亿,增长是100%1.2万亿意味着什么,在GDP占比中不到5%,而欧美等发达国家林产工业占比是8-9%,还有很大距离。目前,都在扼腕叹息说建材行业竞争激烈,日子非常难过。但认真的、清醒的看看数据:地板每年保持13%的增幅,木门每年保持30%增幅,卫浴保持10%增幅,整体家居风生水起。在我对全国市场的调研和分析研究后发现:基本的经销商和厂家都是赚钱的,小亏的不多,即使亏也是跑不赢大盘带来的低增长。增长,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增长的背后,不是企业营销做得好,而是整个房地产大势及城市化进程及刚性需求,推动着企业往前面跑。看看,圣象、大自然、生活家、世友、富得利、法恩莎、箭牌、安华、马可波罗、华联陶瓷、千川木门、塔塔、润成创展、华润漆、PPG大师漆、三棵树、全友家私……哪一个不是最近五年飙升起来的,哪一个不是跟着上一轮房地产火爆起来的,哪一个是真正因为自身营销做的好起来的?——历史的潮流涌现时代英雄。珍惜吧,中国市场化进程中的黄金十年。如果判断没错,中国十二五规划将进一步强化改革和深化市场经济体系结构,将进一步放开居民之间的生存空间流动性,房地产、建材、家居、生活品质提高,毫无疑义:注定是历史潮流下的刚性需求。
 
中国建材走过30年,看看从1985年随商品房改革的进程,这根建材行业发展的曲线与房地产兴衰的曲线完美的融合在一起。一条是明线,一条是隐线。但都朝着一个方向。所以,我再次坚信自己的判断:未来十年,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