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婚恋 1-1 (13)“约法三章”


 

 

   王先金 编著

 

          1-1  毛泽东的四次婚姻 13

 

                      “约法三章”

 

    中央委员会就此事进行过激烈的争论:这个江青是何许人?有没有可靠的政治背景?难道说一位参加过长征的老战士、一位三个孩子的母亲就应把位置让给她吗?

    中央首长中有些人不同意毛泽东与江青结婚,下面也有不少人反对。贺子珍的亲妹妹贺怡就对毛泽东说:“你不能抛弃我姐姐!”贺怡嫁给了毛泽东最小的弟弟毛泽覃。红军长征后不久,毛泽覃就在战斗中英勇牺牲了。红军到达延安后不久,贺怡也来到了延安,现在她已和夏征农结婚。对贺怡来说,贺子珍不但是她的亲姐姐,也曾经是她的亲嫂嫂。她和夏征农都坚决反对毛泽东和江青结婚。

    对于贺怡和夏征农的不满,毛泽东不仅装作没有听见,他还把夏征农调到南方去工作,以阻止他们的抗议。

    朱德、周恩来、刘少奇等人也反对毛泽东与江青结婚。他们认为:蓝苹过去不是很单纯的,她与国民党圈子内的联系也不清楚,与共产党的关系还很模糊。王明则说:“革命的领袖应该更加注意自已的私生活,注意自已的行为。”

    1938年夏天,江青已与毛泽东同居。1939年夏,经医生检查,发现江青已怀孕。这事使毛泽东和党中央都不得不认真考虑这个问题。周恩来和刘少奇认为,有必要往上海发一封电报,调查一下蓝苹的背景。当时中共驻上海的代表是刘晓。刘晓回电说:“怀疑蓝苹是国民党派来的秘密特务。”

    新四军政委项英也发来一封密电,说蓝苹曾被捕入狱,又自首出狱。

    19395月,扬帆(时名殷扬)在新四军教导总队文化队任政治指导员,项英找到他,了解在延安的江青(蓝苹)过去的情况。因为项英听到传说江青将与毛泽东结婚,他找到扬帆了解情况。扬帆在上海时,曾与江青前夫唐纳在“上海影评人协会”同事,常有交往。扬帆详尽地谈了自己知道的情况。并把江青本人学识浅薄、好高谈阔论、好出风头、喜怒无常、极端自私、有时不顾一切、见利思迁、翻脸不认人等个性与品质如实告诉了项英。也提到江青在上海曾经遭国民党拘捕的问题,事后,扬帆按项英的要求写成书面材料。这份电报由项英签发,电告中央,电报中说明是上海地下党员殷扬所提供。但这一材料报到中央时,江青与毛泽东早在193811月结婚了,这个电报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后来扬帆却因提供这份材料,遭受了二十多年的牢狱之灾(上海解放后,杨帆任上海公安局局长,1955年杨帆被捕,不久潘汉年也被捕。1955717日,全国各大报都发表了“潘、杨反革命事件”,杨帆坐牢二十五年,直到1980年才得到平反昭雪。)。

    可是,这些材料都被情报部的负责人康生扣压下了,他向毛泽东打了保票,写了书面证明:“经调查,江青同志政治上无问题,其历史清白。”直到19755月,康生快要去见阎王爷的时候,出于某种目的,他才对人说出江青、张春桥都是叛徒。

    张闻天也激烈反对毛泽东与江青结合。他认为,贺子珍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有着光荣的斗争历史,又经过长征的艰苦考验,多次负伤,就该受到尊重。

    当时,许多老同志都有意见,不是反对毛泽东同贺子珍离婚,而是不赞成他同江青结婚。毛泽东要和江青结婚时,议论纷纷,反映很多。原在上海领导地下情报工作的王世英,当时正在延安中央党校学习,他听到毛泽东将与改名江青的原上海电影演员蓝苹结婚的传闻,感到非常吃惊。四年前,蓝苹在上海兆丰公园同共青团中央的交通员接头时被捕,王世英曾布置过对她的营救。在营救过程中,王世英知道蓝苹在看守所的表现并不太好。此后,上海的报纸一再披露有关蓝苹的花边新闻,给他留下了不佳印象。已经在中国共产党内确立了领袖地位的毛泽东,与蓝苹这样的女人结婚,势必会对党的事业和领袖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性格耿直的王世英便起草了一封反映江青历史情况,劝谏毛泽东不要与江青结婚的长信,信写好后,王世英又动员了一些曾在上海从事地下工作的知情者,在他写的信上签名按了手印。王世英的名字排在第一个,接着是陈雷、南汉宸、谢祥荫等。然后,王世英亲自把信交给了当时的中共中央总负责人(总书记)张闻天。

    根据地有来电报和来信的,意见都集中到张闻天那里。中央的几位领导也向张闻天反映,希望张闻天劝劝毛泽东。张闻天觉得这种个人的私事,别人不便干预。他也了解毛泽东个性很强,认准了的事很难回头。但是大家的意见确实很有道理,党的领导人的婚姻也不能等闲视之。考虑再三,张闻天综合大家的意见,以个人名义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信。信写得比较婉转,大意是:你同贺子珍合不来,离婚,大家没有意见,再结婚也是应该的,但是否同江青结合,望你考虑。因江青在上海是演员,影响较大。这样做,对党对你,都不大好。信是让警卫员送去的。毛泽东读罢大怒,当场把信扯了,说:“我明天就结婚,谁管得着!”

    (凡是反对过江青与毛泽东结婚的人,到了20世纪60年代,“文革”中都挨了江青的整,有的人还被她整得死去活来。)

1938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开会讨论了毛泽东的婚事。那天晚上,会议开到12点半钟,周恩来突然对毛泽东说:“主席请您出去一下,我们要研究一个问题。”既然是周恩来临时有事要他退出会场,毛泽东只好走出会场,在另外一间房子看书看报。后来他才知道,会议是讨论他和江青的婚姻问题。毛泽东也知道了,在中央讨论他和江青婚姻问题时,意见也不太一致,他知道周恩来明确表示不同意见。但是,中共党的组织原则是少数服从多数,结果,中央还是同意他和江青的婚姻。

1120日,毛泽东与江青结婚了。也就在这一天,延安突然遭到了日本鬼子飞机的轰炸,于是民间有了这样一句话:“主席结婚,惊天动地。”45岁的毛泽东和上海来的演员、24岁的蓝苹结婚了,结婚后,蓝苹正式改名为江青。

中央同意了毛泽东与江青结婚,但对江青作了“约法三章”:

    第一、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夫妇关系尚存在,而没有正式解除时,江青同志

          不能以毛泽东夫人自居。

    第二、江青同志负责照料毛泽东同志的生活起居与健康,今后谁也无权向

          党中央提出类似的要求。

    第三、江青同志只管毛泽东的私人生活与事务,二十年内禁止在党内担任

          任何职务,并不得干预过问党内人事及参加政治生活。

    虽然江青对这“约法三章”恨得要命,认为这是强加在她头上的紧箍咒,对于反对她与毛泽东结合的人,她都暗记心中,心想,总有一天她要报这个仇。当时,她达到了与毛泽东结合的目的,心中也是高兴的。

    (这“约法三章”成了中国政治的定时炸弹,到了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时,江青开展了疯狂的报复。江青对一位西方记者谈及延安时期给她的“约法三章”时,她哭了:“他们压制了我20多年!”)

    江青在11月就算是她与毛泽东“正式”结婚了。

    1119日,贺龙与毛泽东谈完工作,临出门时半开玩笑地说:“主席结婚大事,为什么不请客?”

    毛泽东马上对叶子龙说:“想喝酒了,好啊,子龙,办两桌饭,请他们来吃一吃。”

    那时,延安物质生活条件很差,吃饭以小米、各种豆类等粗粮为主,很少吃得到荤腥。这一点部队的干部战士和老百姓都是一样的。

    叶子龙带了两元钱,开着车到城里购买,当时一元钱能买200个鸡蛋,他买了一些肉、蛋、水果和新鲜蔬菜。

    出席的有朱德、周恩来、贺龙、王若飞等人。王若飞是很能喝酒的,但这次不知怎的,还没喝多少,他就醉了,嘴里喋喋不休地说“右倾机会主义!右倾机会主义!”毛泽东见状叫叶子龙把他扶回了住地。

    第二天又办了一桌饭菜,参加的人有张闻天、李富春、蔡畅、罗瑞卿、滕代远、王观澜、徐明清等。

    正在吃饭时,遇到日本飞机的轰炸。在滕代远的极力劝说下,毛泽东当天从凤凰山搬到了杨家岭。

    毛泽东在杨家岭的窑洞处在半山腰,一半石头,一半土的。窑洞后墙有防空洞。

    日本飞机从1120日至21日,连续两天轰炸延安,毛泽东在凤凰山住的窑洞被炸塌。在清凉山的新华书店附近牺牲了几个同志。他们的遗体埋葬在宝塔山下,毛泽东亲自参加了葬礼。

 

 

                   与毛泽东结婚后的江青

 

    虽说江青与毛泽东结婚了,但周围的人总感觉与她隔了一层。

    毛泽东和江青结婚后,那短暂的一段时间,生活还是平静的。

    每周六晚上,江青由党校回来。开始是步行回来,以后改为警卫员用马接送。

江青回来后,对毛泽东还比较关心,照顾得也还周到。毛泽东工作累了,放下手中的笔靠在藤椅上休息时,江青立即给毛泽东点支烟,放在他手里,然后打开留声机,放一段乐曲。在那动听的像小河流水一样清清流放的音乐中,毛泽东很快消除了疲劳,又继续挥笔疾书。有时候,江青也给毛泽东唱段京戏,她的唱腔不错,毛泽东微笑着听着,欣赏着。

                                       毛泽东与江青在延安

    单调而又冷清的窑洞有了欢声笑语,有了温馨。毛泽东的心情愉快。

    江青初到杨家岭时,晚饭后经常陪毛泽东散步,警卫战士远远跟随,保卫他们的安全。火红的晚霞中,苍茫的幕色下,毛泽东和江青并肩而行,毛泽东身材魁梧,江青窈窕。望着他们缓缓而行的背影,警卫员们从心里祝福他们。

    这时,江青对公务员的态度也还可以,仍是先笑后说话,比较有礼貌。每逢周六她从党校回来后,周少林师傅总是高兴地撑起大勺,给他们改善一下伙食,饭菜做得有滋有味。其实也没有什么精米细菜,无非是炒个猪肝,给毛泽东做碗红烧肉,再给江青炒个素菜。江青也不挑剔。工作人员尚比较满意,有时背后议论:别看江青是上海来的演员,还是比较随和的,看起来好伺候。

    可是不久,她在学校里忽然摇身一变,傲慢已极。马列学院的同学们都不喜欢和她接近。她渐渐感到孤立,感到有伤体面,就自行退出马列学院回到家中。那是1940年春的事。

    她对毛泽东说:“我没有法子再在马列学院读下去了。人人的眼睛像是生了剌一样来戳我,我只好回家。而且,我是你的夫人了。”                                       毛泽东与江青

    毛泽东没有说什么。

    “我在家中当你的学生,不好吗?而且会把你的生活照顾好的,还可以为你想问题,替你抄写东西,为你接电话,传指示!”

    “这些,有我的机要秘书来做,你不能插手。”毛泽东明确地告诉她。

这时,江青给毛泽东当生活秘书,四个公务员和小厨房归她管。

    毛泽东对江青的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对她作出规定:“除了舞会和看文艺演出外,其余外出活动不带她。”

    江青煞费苦心,终于登上了毛泽东夫人的宝座,目的达到了,伪装也就开始一层接一层地剥去。会演戏的江青渐渐露出真容,掀起风波。

    第一场风波是名字。

    延安有位首长,家中有位照顾孩子的小保姆,是个陕北姑娘,也叫江青,是来部队后改的名。

    江青闻知后风风火火地找到蒋泽民气呼呼地说:“蒋参谋,你评评理,为什么我改名叫江青,那个小保姆也叫江青,这不是跟我唱对台戏吗?

    她杏目圆睁,满面通红,眉梢都在颤抖,嗓音也变得发粗。蒋泽民被问愣了,这就是那个先笑后说话的江青吗?他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再仔细看,她还是那个凶样子,只好安慰她说:“江青同志,您别生气,我去调查。”

    蒋泽民找到了叫江青的那位姑娘。这是一位纯朴的乡下少女。望着她那善良而又天真的样子,他真不知说什么好。犹豫了一会儿,轻声问:“你这个名字挺好的,谁帮你取的?

    姑娘莞尔一笑,说:“我在家时有个小名,不太雅,来这儿以后,首长的爱人帮我改了名,是去年秋天改的。”

    蒋泽民回去后向江青作了汇报,向她说明不是姑娘和她作对,姑娘的名字改得比她还早呢。

    江青听后用鼻子哼了一声,双手抱肩,眉梢高挑,却不讲理地说:“甭管她是早改的还是晚改的,和我重名就不行,她必须把名字改过来!

    这件事被有些工作人员知道了,大不满意,背后议论说:“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呀!她能叫江青,别人就不能叫?要改她先改。”有的人给姑娘出主意,要她不要怕,顶住。

    为了把这场风波平息下去,蒋泽民又去找到了这位陕北姑娘,与她商量是否把名字改了?姑娘豁达地说:“行呀,我这个名字是别人取的,改就改吧,叫什么都行。”

 

    (注:《名人婚恋》最新电子版本约有80万字,有精美图片340幅,有需要的网友,可与我联系。联系信箱:[email protect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