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13002-150016-150009的的交易策略


该交易系统的核心是根据投资标的的“涨跌弹性”,在弹性临界点处进行换股操作,来实现“低风险,高收益”的投资目的。
       在原先可转债大幅溢价以及没有创新性基金的情况下,这套方法虽然好,但是没有可选择的投资标的。
       现在随着可转债的扩容和杠杆基金的发展,该交易思想具有了可操作性。
       这个交易系统回避了基本面分析和技术分析的不确定性,并利用了股市的波动性,我感觉还是比较好的。
       当然,对于收益率要求大幅度跑赢大盘的投资者是不适合的。

 

   一、投资标的的选择
       可转债和ETF的相对于大盘的“涨跌弹性”是比较容易确定的,所以可作为投资标的。个股针对于大盘的“涨跌弹性”具有不确定性,所以投资标的中没有个股。
       1、可转债
       可转债由于下有保底,所以可转债是有底的,也是可以买在底部的。比如中行转债,如果你100元买入,就是买在底部(绝对底部在90元左右,但是没有必要等到90元再买),虽然有短暂时间会跌破100元,但是低于100元以下的时间不会太长,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高于100元是确定性的;在杠杆基金兴业合润A出生之前,可转债只包括中行转债、新钢转债等普通可转债。而兴业合润A是个异类,它本质上也属于可转债,姑且把它称为“杠杆基金型可转债”;所以目前可转债可以分为两类:普通可转债、杠杆基金型可转债。
       2、ETF
       ETF主要是用来复制大盘走势的,如果大盘是有底的,那么ETF也是有底的。ETF也分为两类:普通ETF(包括50ETF、深100ETF、中证100ETF、红利ETF、中小板ETF、超大盘ETF等),杠杆ETF(比如瑞和远见、双禧B、华银锐进)
       
       二、投资标的的弹性分析
       (1)可转债:两类可转债的弹性相似。当可转债到达保底价时,如果大盘继续下跌,可转债的下跌弹性减小,大盘越下跌,可转债下跌的弹性越小;如果大盘上涨,则可转债弹性与大盘弹性类似。
       (2)普通ETF:沪深300ETF的弹性等同于沪深300指数,其他普通ETF与大盘弹性相当。
       (3)杠杆ETF:一般的杠杆ETF弹性不论是在大盘上涨还是下跌都会放大弹性,比较特殊的是瑞和远见,当瑞和整体净值在特定位置时,大盘上涨时其弹性较大,大盘下跌时,其弹性与大盘雷同。
       
       三、交易系统的基本原理
           当大盘下跌时买入下跌弹性小的投资标的,当大盘上涨时买入上涨弹性大的投资标的。这是投资的基本目的。但问题在于并不知道“何时下跌,何时上涨”,这就需要根据投资标的的特性,在不同的时间点选取不同的投资标的,来实现“下跌有限,上涨无限”的目的。
       
       四、具体操作实例分析
       根据投资标的的弹性特点,可以在投资标的到达弹性临界点时进行交替操作,来实现投资目的。
       (1)当可转债价格在100元左右时是临界点,买入可转债(比如中行转债)。对于兴业合润A而言,当合润整体净值达到1.21时是临界点。买入后,会出现两种情况:
       A、如果大盘上涨,可转债也会同步上涨,由于大盘上涨过程中可转债弹性与大盘弹性类似,则当大盘上涨20%以后,可转债会涨到120附近,这时兴业合润整体净值也会在1.21左右,这时卖出可转债,买入兴业合润A。从而锁定收益;
       B、如果大盘下跌,可转债也会下跌,但是可转债跌幅会小于大盘跌幅。这时耐心持有可转债即可。当大盘大幅下跌,其跌幅远远大于可转债时,可以考虑将可转债亏损卖出,换入瑞和远见(前提是瑞和远见净值小于1,否则换入其他离底最近的ETF),切记不能换入其他杠杆基金,因为有可能大盘会继续大跌,其他杠杆基金在下跌中弹性大于大盘。由于瑞和远见每年要有一次净值归1,所以即便瑞和远见目前大幅低于净值1,但归1后如果大盘上涨,则会有杠杆加速上涨(如果大盘继续下跌,则弹性与大盘相同)。
       (2)买入兴业合润A后的操作:
       相当于又买入了价格在100元附近的可转债。
       A、如果大盘继续上涨,则持股不动,如果有新发的可转债在100元左右可以换入;
       B、如果大盘下跌,则兴业合润A下跌弹性远远小于大盘,当大盘跌幅已经远远大于兴业合润A时,可以考虑将兴业合润A亏损卖出,换入瑞和远见(前提是瑞和远见净值小于1,否则换入其他离底最近的ETF)。
       (3)买入瑞和远见后的操作:
       A、如果大盘继续上涨,则持股不动,如果有新发的可转债在100元左右可以换入;
       B、如果大盘继续下跌,则更要持股不同,耐心等待10月15日净值归1。
       
       随着以后可转债和创新性基金推出的越来越多,该交易系统可选择的投资标的也会越来越多,投资策略将会更为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