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OR价值战,拯救国产汽车自主品牌


        人生要有个目标,否则会像无头苍蝇一样蝇营狗苟地活着。
        做汽车当然更需要一个目标,否则只会在大浪淘沙的国内车市逆水行舟、不进反退。
        对于目前以奇瑞、吉利、比亚迪、长城等为首的原汁原味的中系车来说,在日系、德系、美系、韩系等市场上的主流车系竞争中,当然需要设定一个目标。笔者认为,中系车第一个要迎头赶上并实现超越的目标就是韩系车。
       那么,从何突破,怎么突破,有没有能力突破,这是一个关乎自主品牌最终赶上甚至超越合资品牌们需要认真面对的问题。研究市场可以发现,在自主品牌占据优势的1.6L及以下排量所占据的A级车市,不妨作为一个最重要的突破点。
       大家知道,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自主品牌已经从低端低价阶段,进入到与合资品牌同台竞争的阶段。随着一些自主品牌推出中高端品牌,它们之间的竞争将更趋激烈。但如果在A级车市,自主品牌们尚无法与合资品牌分庭抗礼的话,更遑论中高端车型?如果连被看作低质低价的韩系车都无法超越的话,更何谈欧洲品质、世界车企?那么,在A级车市,怎样就算具备了与合资品牌一决高下的资本?
       笔者认为,销量是一个最直观的反映该车型潜力的关键,月销超过一万辆的车型当然最有话语权。但在这个阵营中,其实依然大多为合资品牌所占据,自主品牌能够突破者寥寥。目前似乎只有“老牌”比亚迪F3和“新秀”长城腾翼C30月销量过万辆。其它如吉利帝豪EC7、奇瑞A3等虽然品质上不断提升,销量上不断冲刺,但离月销万辆总还有一定距离。
       而随着比亚迪F3巅峰之后的缓慢沉寂,长城腾翼C30却大力冲刺,令业界刮目相看。5000辆、8000辆、10000辆,上市仅仅三个多月,一条完美的销售阳线呈现在市场眼前。在车市整体增速趋缓的大背景下,长城力作腾翼C30逆势上扬三级跳,从5月18日价格公布,到6月份全面上市,随即第三个月即荣登万辆俱乐部,这一速度在中系A级家轿中首屈一指,也独创了史无前例的“腾翼速度”,成为A级家轿市场的新标杆。
       随着中国经济体的不断壮大,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国家政策的鼓励,一辆属于家庭的入门级家轿也逐渐成为生活必需品,各车企都使出浑身解数在A级家轿市场一决高下。然而受经济危机、产量过剩等因素的影响,中国汽车市场的增速开始放缓,甚至部分车企以及部分车型销量增长呈下滑趋势。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腾翼C30淡季入市,此前并不被业界看好,特别是在竞争惨烈的A级车市,朗逸、卡罗拉、新宝来、福克斯等贴身肉搏,多腾翼一个不多,少腾翼一个不少,要想一鸣惊人,着实困难。但腾翼C30却能够做到“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上市即红,创造了逆市飘红的“腾翼现象”,即已彰显了其不可小觑的实力。作为一款全新产品,销量过万也意味着,腾翼C30在全面上市三个月就迅速树立了自己在A级车中的主流地位,成为市场最畅销的车型之一。
       实际上,说起车市,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不能对欧系车的稳健皮实,美系车的大气磅礴,日系车的灵巧节能,韩系车的低端价廉避而不谈。那么中系车有什么特点呢?一直以来中系车被定位成低价优势,然而这种定论已经在悄然发生变化。
       如今,追求品质日渐成为中系车的制高点,于是有了敢于亮出“中国造”的自主品牌们不再局限于追逐而是选择平等对话。以长城为代表的一大批中系车汲取欧系车稳健和日系车节能的同时,还大量采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设计,走出低价竞争的泥淖,不断推陈出新,大打价值战,不断增强中国车的竞争力。现在,标榜“中国造”的中系车已经开始转向“主角”了,正是崛起的关键时期,只要中国车企脚踏实地,稳扎稳打,中系车必将成为中国车市的第三极。
       目前,越来越多自主品牌不在纠结于以往屡试不爽的价格战了,毕竟在利用低价吸引消费者的同时,也容易留下低质的印象。随着长城们尝试用价值战挽救与合资品牌们的差距,这也将成为中国车市日渐成熟的标志。而正是市场的日渐成熟,才给了自主品牌趁势崛起并绝地反击的机会。
       在中国车市中,韩系车一直是本土自主品牌上行发展力争突破的一道屏障。由于韩系车属于外来品牌中的二线品牌,在性价比上较欧美日车系具有一定优势,因此,以伊兰特、悦动、凯越为代表的韩系中级车在我国中端消费人群中拥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所以,虽近几年来自主品牌一直欲与韩系车争夺市场,但在做过品牌、配置、价格的加减法之后,目前还很难说有哪一款自主品牌车型在与韩系车竞争中已拥有竞争优势。而像腾翼C30仅用三个多月的时便达到月销过万辆的规模,这种历史性的跨越完全打破了自主品牌在A级车市慢热的沉疴弊病,这也表明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竞争力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在9月初举办的“2010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上,中国汽车工程协会理事长张小虞不无严肃地说:“去年实现的30%自主品牌轿车市场目标,在今年7月份又回落到26%,可见自主品牌的任重道远。”多种数据表明,要保住30%并向上发展,必须依托于技术和服务质量的品牌升级之路,这是提升自主品牌价值的不二选择。“战略上可以跨越,战术上一定要老老实实地做,一定是个渐进的过程。”张小虞表示。而只有坚守“价值战”这个最有力的核武器,中系车赶超韩系车才不会仅仅是口头上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