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土贵德
——中国当代杰出民族诗人诗歌奖颁奖
暨“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青海活动侧记
舒洁
9月23日,中国当代杰出民族诗人诗歌奖颁奖典礼暨“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青海活动在贵德国家地质公园阿什贡七彩峰丛景区同步举行。
青海天地人缘文学院为吉狄马加(彝族)、晓雪(白族)、阿尔丁夫•翼人(撒拉族)、舒洁(蒙古族)、木斧(回族)、阿尔泰(蒙古族)、南永前(朝鲜族)、列美平措(藏族)、娜夜(满族)、何小竹(苗族)等十位获奖诗人颁奖。
著名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屠岸、韩作荣、吴泰昌、叶延滨、王必胜、潘宪立、周占林、洪烛、张清华、敬文东、潇潇参加活动。《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文化报》、《文艺报》、《文学报》《青海电视台》、《青海日报》等媒体记者专程与会。
《人民文学》主编李敬泽、著名诗评家谢冕、《诗歌月刊》主编、著名诗人王明韵因事未能到会,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对获奖诗人表达了祝贺与祝福。
深秋九月,青海贵德国家地质公园奇峰林立,山门洞开,色彩交汇,犹如圣境。在伟大黄河的发源地青海,在贵德丹霞地貌辉煌肃穆的背景下,当代诗歌与自然的贴近是那么完美。在这里,获奖诗人与嘉宾接受了组织方青海天地人缘文学院极高的礼仪,他们在山前下车,进入如同诗歌般迷人的自然,然后走过鲜红的地毯,走向颁奖场地七彩峰丛•女娲峡。在绝对自然的怀抱、而非礼堂会场为一个杰出的诗人群体颁奖,这个创意本身就抵达了一个精神高度,它说明了对诗歌与诗人的尊重,同时确认了诗歌能够进入自然与人心这个意义非凡的事实。
在青海贵德国家地质公园,诗人们近距离和大自然对话,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和“土”文化带给诗人的震撼。贵德国家地质公园是以自然地貌景观和地址遗迹为主要特征,辅以多样生态景观和丰富人文景观的一个综合性地质公园。公园内阿什贡七彩峰丛地貌多姿多彩,秀丽壮美;麻吾峡风蚀地貌鬼斧神工,变幻无穷;黄河景观美轮美奂,如花似锦;龙羊峡谷陡峭险峻,气势磅礴。多种多样的地质遗迹反映了地质历史时期青藏高原的演化过程,也记录了黄河的发育史和贵德自然环境的变迁
作为主人,青海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周贤安、青海省文联主席、著名诗人班果到会祝贺并为诗人颁奖。
颁奖活动由青海省电视台节目主持人主持。
青海天地人缘文学院院长啦海青首先致辞。喇海青说,这是一次诗人的与诗歌的聚会,是文明与自然对话的盛典,是在诗人的引领下感恩大地的崇高的叩礼。喇海青表示,作为10万贵德人中的一份子,他热忱欢迎获奖诗人及嘉宾来到后土贵德;他说,青海天地人缘文学院以弘扬“天时地利人和”这个人类与自然和谐对话的主题为目的,以人类土、石文化为核心,渴望能在这个地球最高地的丹霞山里,用诗歌点燃人类的梦想与希望。
著名诗人、翻译家屠岸宣布获奖名单。
随后,屠岸、喇海青、韩作荣、周贤安、张清华、王必胜、潘宪立、吴泰昌、叶延滨、班果、敬文东为十位获奖诗人依次颁奖。
晓雪代表获奖诗人致答谢词,他借用我国古代思想家董仲舒的“天生之,地养之,人城之”的理念阐释——我们的诗歌,我们的文学、艺术、科学和各种发明创造,都是“天生”、“地养”、“人成”的结果;诗人是天地灵气哺育的“大自然纯洁的孩子”(诺瓦利斯语),是人民之子,人类心灵世界的代言人;诗歌是美丽的人类精神之花,是生命自强不息的搏动,是人间真善美的结晶,是世界丰富优美的回声。
颁奖活动后,青海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及青海专业文艺团体人员朗诵了获奖诗人诗歌。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潘宪立、编辑姜琳、钱英在现场组织了由该社出版的获奖诗人诗歌集《中国当代十家民族诗人诗选》首发式。
同日晚,在诗人们下榻的青海大酒店多功能厅,与会诗人们以“土地与诗歌”为主题进行对话。对话由著名评论家张清华主持。诗人吉狄马加首先发言,他说,在人类世界,土地是我们最古老的图腾,她象征着爱、绵延、生存、尊严、劳作与幸福。由青海天地人缘文学院举办的中国当代杰出民族诗人诗歌奖评选及颁奖活动,体现了人与土地和谐存在的现实与意义,此次活动的影响,将随着时间的流动而逐渐呈现出来。诗人是土地赤诚的儿子,是土地的感悟者与讴歌者,他们对土地的理解会比常人更深刻。在中国融入全球化的今天,首先应该是文化的融入——中国悠久的、尤其是以诗歌为代表的文化,应该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窗口。对天地人缘文学院组织评选本次评奖及颁奖活动,吉狄马加代表获奖诗人对付出了巨大精力与财力的啦海青院长表示谢意。
天地人缘文学院院长啦海青随后阐释了他对土地的理解,这位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历史系、先后在家乡贵德创办了贵德黄河奇石苑和贵德国家地质公园阿什贡七彩峰丛景区的人,对土地的感受富有独特性,且饱含诗意。实际上,喇海青说,他所创办的文化产业借鉴了诗歌中的很多意象,他认为这就是土地与诗歌对人的启迪——贵德七彩峰丛国家地质公园景区以“七彩峰丛,轩辕后土”为主题,由13个以“土”为核心的主题广场和七条色彩不同、造型各异的丹霞峡谷组成;天地人缘博物馆、女娲湖、女娲演艺台点缀其中,是一座土文化内涵丰富、丹霞自然景观奇特、地质研究与科普教育价值极高的文化旅游胜地。这一切,无不接受了诗歌的影响。
诗人韩作荣以《中国当代十家民族诗人诗选》主编的身份,讲述了编辑本书的初衷与过程,同时表达了对土地与诗歌深怀的敬畏。
诗人屠岸、木斧等先后发言。
是夜,“土地与诗歌”对话活动气氛凝重而活跃。
最后,在诗人吉狄马加倡议下,诗人屠岸兴致勃勃抵登台,用家乡常州方言吟唱了《将进酒》;诗人舒洁、阿尔泰用蒙、汉两种语言合唱了《蒙古人》;吉狄马加以充沛的激情演唱了《草原在那里》。
历时两天的诗歌活动丰富而紧凑。
在喇海青院长陪同下,与会诗人们参观了阿什贡七彩峰丛国家地质公园、赢苑奇石馆,这是自然的丹霞地貌资源与黄河奇石资源结合一处的观赏载体,前者以千姿百态七彩土峰诠释了人土合一天地人缘理念和中国人视土如命脉的传统美德;后者以丰富多彩的黄河奇石暗喻了气势磅礴的黄河文化久远的自认与人文源头。在诗人们面前,啦海青的讲述生动而自信。依托故乡深厚的文化背景,由喇海青创作撰写的“得天得地的石,贵山贵水贵德。”、“土脉绵延根在地,人缘千古情为缘”等楹联,博得了诗人们的喝彩。
为感谢热忱的主人,在赢苑奇石馆备好的书案前,屠岸、吉狄马加等与会诗人先后挥毫,留下墨迹。
9月24日,诗人们继续“中国诗歌万里行”活动,走进撒拉尔之乡循化,先后参观骆驼泉、街子清真寺、十世班禅故居及黄河第一湾。
至此,活动圆满结束。
(本文系我为《诗歌月刊》“现场”栏目撰写的,照片由著名诗人周占林提供。文图已于昨日发给该刊主编、著名诗人王明韵。后者是我和占林的好兄弟,我们感谢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