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员走丢不新鲜,网友麻木是新闻


周明华
  广州花都区畜牧兽医局局长刘荣福8月19日持因私护照出境滞留美国40余天未归。据悉,花都区委已就此向省委巡视组作专题报告,要求作出进一步处理。花都区纪委已介入初期调查。花都区委组织部一工作人员称,“我们和你们一样着急,这种情况很不常见,在花都好像是有史以来第一例……这还是体制问题,干部监督机制不完善,导致很多权力失控的情况。”(10月1日《新快报》)
   笔者注意到,连日来这组追踪报道后的“网意”有较大变化,网友对此类报道表现冷漠,跟帖寥寥。何以至此?笔者认为根本的原因还是此类案例发生得太多太频,加之将走丢于国外的官员报道出来,在热闹好一阵子之后,后期相关究责体系也跟着官员一块儿走丢。多几次这样的折腾,网友将此类报道当作饭后谈资的兴趣都荡然无存了。所以,官员走丢不新鲜,稍有点新闻价值的倒是网友对官员走丢的“审美疲劳”。
  未经媒体曝光的不说,单就公开报道的走丢官员便不少。温州鹿城区原区委书记杨湘洪去巴黎考察后悄然不归,滞留至今无任何下文;上海卢湾区原副区长忻伟民出国失踪半月之久后,在某一天却又神秘回国,个中缘由无人诠注;原安阳市委副书记李卫民在人间蒸发达3个月后,河南省高检才以 “涉嫌受贿罪”对其立案,事实上,这已成了放反腐空炮了。对李卫民的失踪,安阳市主要领导还有一句经典回应:“他去看病了”。
  据报道称,举报刘荣福的是与其有仇者。好悬,要是没这名“仇家”爆料,估计走丢的刘局长仍未引起官场震动。可见未曝光的走丢官员有多少,相信一定不是小数目。笔者还记得2004年台盟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大会上曾提交了“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企厂长经理直系亲属出国留学、定居报备制度”的提案。提案认为:建立“党政领导干部和国企厂长经理直系亲属出国留学、定居申报备案制度”刻不容缓。但遗憾的是,呼吁“刻不容缓”者众,扎紧篱笆、守好国门的防逃体系却一直保持着“羞答答的玫瑰静静地难开”。
   也就在当年,商务部曾公开披露,至2003年底,全国有4千贪官外逃卷走公款500亿美元。而今6年过去,相信不管是外逃人数还是外卷公款额,一定很惊人。而问题在于,目前世界上只有31个国家与中国签署了犯罪分子引渡协定。特别是中国贪官的三大 窝身之地的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以及欧洲发达国家,大部分尚未同中国签署该协定,这从国际环境上助长了一些潜在问题官员的外逃行为。而且,即便在这些国家进行嫌犯的引渡审判,若能得到律师帮助,审理过程可以漫长到10年。加之贪官携钱多,追查与遣送成本高得惊人。
   笔者建议,对每一个新增的走丢国外的官员,应保持高度警觉、高度使命感的追究态度和力度,提升追究机构本身的级别与硬件技能配制,在李卫民、刘荣福等尚未将国外的 安乐窝筑暖和安稳之际,动用高级别机构介入并启动外交程序,尽快将其押回国后严肃处理、以正视听。如此,才能进一步守好国门,扎紧篱笆,防止新的官员借国外考察之机走丢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