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能力


  ▲一、能力的概念和种类

  能力(ability)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影响个体活动效率及效果的基本因素。

  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两类。

  ▲(一)一般能力

  一般能力是指从事任向活动都需要的能力。如观察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想象能力、记忆能力等,都属一般能力。通常所说的智力(intelligence)就是指一般能力。

  关于智力的组成或结构,心理学家提出了许多理论,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斯皮尔曼(C.spearman)的二因素理论。 (2)塞斯顿的(L.L.Thurstone)的群因素论。 (3)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

  吉尔福特(J.P.Gwilford)的智力三维结构学说。●这个理论认为,智力是由操作、内容和产品三个维度构成的,其中每个维度又包含了几个不同的项目。每个维度中的任何一个项目都可同另外两个维度中的任意两项结合,一共可得4×5×6=120种组合,每一种组合代表一种智力因素。

  ▲(二)特殊能力

  特殊能力指为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需的能力。它只在特殊活动领域内发生作用。阿纳斯塔西(A.Anastasi)把特殊能力划分为:动作能力、机械能力、核对能力(从事登录、核对、核算等工作所需要的能力),美术能力和音乐能力。一般认为数学能力、体育能力、写作能力等也是特殊能力。

  为了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多种能力的完备结合称为才能。例如,一个护士的才能表现为具有敏捷的观察能力、灵活的思维能力、良好的言语能力和娴熟的操作能力等。

  如果一个人在某方面有杰出才能,并在实践中为人类做出重大贡献,这个人就被称为天才。天才是能力发展和表现的最高水平,天才是各种能力的结合,表现在能顺利地、杰出地和创造性地完成某种复杂的活动上。

  ▲二、能力的个别差异

  人的能力存在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发展水平和表现早晚三方面。

  ●(一)能力类型差异

  表现在观察力、记忆力、语言能力、思维能力等。

  ●(二)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人的能力水平一般用智商(IQ)来衡量。智商这一概念来源于心理测验。心理学家通过大量的测验发现,人类的智商分布呈常态分布。绝大多数人都属于中等智力,其智商在100左右。根据统计学上的估计,约有三分之二的人智商在85-115之间,只有极少数人的智商属于极高。

  由于人们的智力发展水平不同,心理学上把它划分为超常、正常、低常三个类型。划分的依据是:智商在130以上者为超常,70以下者为低常,70-130为正常。以下简要谈谈超常和低常儿童的智力特征。

  ▲●1、超常儿童

  超常儿童一般占人群的2.5% 。所有这些超常儿童存在的共同特点是:有浓厚的认识兴趣,旺盛的求知欲;思维敏捷,理解力强,有独创性;敏锐的感知觉,良好的观察力;注意集中,记忆力强。除了这些能力特征外,他们还表现出共同的性格特征:进取心强、自信、勤奋、有坚持性。

  超常儿童不是天生的,即使先天素质十分重要,但起决定性作用的还在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所以早期教育是培养超常儿童的前提和基础。

  ▲●2、低常儿童

  低常儿童,又称智力落后儿童、弱智儿童等,其智商在70以下。他们由于先天或后天等种种原因导致脑功能障碍,大脑发育持续性地迟滞,智力低下,自我料理和适应社会生活显著困难,其个性发展也极不健全。

  ▲(三)能力表现早晚的差异

  1、人才早熟,如白居易、王勃,国外的莫扎特等。●

  2、大器晚成,如齐白石,达尔文等。●

  人才早熟和大器晚成者终归是少数,一般人的能力得以充分表现,大都在25~45岁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