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版的夜郎自大诠释什么叫先下手为强
中国历史上神秘的三大古国命运各异:楼兰古国消失在沙漠,大理古国成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夜郎古国仅在人们脑中留下一句“夜郎自大”的成语。湖南新晃县16日宣布,将斥资50亿元人民币重建“夜郎古国”。(17日钱江晚报)
“夜郎自大”的成语很多人都不陌生,新晃举50亿巨资重建“夜郎古国”,自然很容易吸引住大家的眼球。不过,一个小县能有这样的大手笔,倒也不能不让人刮目相看,这可不是凭空自傲、自大,人家可是拿实力说话的。
在当今的开发热潮中,围绕古墓、故居、遗址等名胜古迹的争夺战战火纷飞,硝烟弥漫。所谓兵贵神速,不管谁才是真正夜郎古国故址,新晃县出其不意,先下手为强,无疑令贵州方面猝不及防,抢占了先机。任其如何质疑也许只能是徒劳。
诚如有智者所言,老祖宗的遗产毕竟是有限的,总有坐吃山空的时候,在所剩无几的古老资源中,谁有实力,谁出手快,才能占上风。不然,就只能拾人牙慧,甚或只有去开发古典文学作品里诸如孙悟空、西门庆等名人的“故居”了,往往还会给人落下笑柄。
到目前到底有多少地方靠啃老祖宗的遗产而迅速发家致富,目前似乎尚未见权威的调查统计数据,倒是有某地耗资五六十亿建“新城”,结果成为人烟稀少的空城,甚至只留下一堆烂尾楼的教训见。想必新晃不是夜郎,应该有所耳闻。叫人担心的是,这一耗资50亿,占地35平方公里,重现夜郎文明的鸿篇巨制,会不会重蹈“新城”覆辙?
纵观各地的故址之争,不乏先下手为强的先例,当然最终成为半拉子、烂尾工程的也不少见。安阳曹操墓至今让人捏着一把汗,当初以势不可挡之势力排争议,神速开挖、开发,却未能如期开放,铺天盖地的真伪质疑,令其陷入骑虎难下的尴尬,不惜一切代价抢来的这一肥缺,能否真让当地提前十年奔小康,前景尚无法预料。
当然,没有人愿意幸灾乐祸,希望“夜郎古国”真正沦为让人不屑一顾的“夜郎”。但毕竟50亿不是个小数目,公众不能不格外关切,倘或没有经过科学论证,只是一时头脑发热的政绩工程,不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而只是打造出一堆形象泡沫,那么如此的劳民伤财,到底由谁来买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