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抵制日货,支持自主品牌


中日民间为钓鱼岛主权隔海交锋后,多个城市前日爆发反日示威,四川成都、陕西西安等地前日更是爆发共达四万人的反日示威,示威者呼喊“还钓鱼台”及“抵制”等口号进行游行示威,一时之间,举国上下“抵制日货”的呼声在网络上声势浩大、愈演愈烈。

抵制日货?是的,当然要抵制!为什么要抵制?毫无疑问,每个中国人在面临民族大义的时候都会毫不犹豫地站在同一战线。然而,是感性冲动抵制,还是理性冷静抵制?

很多人说反华的只是日本的少数右翼势力,中日两国一衣带水,唇齿相依,很多日本民众对中国是有感情的,对此我并不反对。我去年曾随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日本,还专门写过几篇文章,包括《超越历史,我们该向日本学习什么》等一系列文章。在出发之前我也专门阅读过很多有关日本的书籍,加上这次访问让我对日本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毫无疑问,我抵制日货的态度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的。

10月16日,日本右翼极端份子围攻我使馆,嚣张地打出了“皇军复活”的标语。如果说这些只是少数右翼分子的行为的话,那么日本外相,日本下届首相的有力竞争者——前原诚司令人震惊地发出“中国‘歇斯底里’”的言论则毫无疑问的代表日本政府的态度!与此同时,日本决定增加6艘潜艇加强对东海警戒监视……反对和嘲讽抵制日货的朋友们,是国家的主权尊严、领土完整重要,还是什么重要?没有国,哪有家?呼吁理性抵制进囗日货,呼吁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和使用自主品牌!!!

为什么要抵制日货?

何为抵制?汉语词典意为:阻止,不让侵入。按照这个层面的意思理解,抵制日货就是阻止不让日货侵入中国、在中国境内流通。然而,就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而言,不让日货侵入中国、在中国境内流通仍需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至少要等到中国的经济实力超过日本,这样才能一举拒日货于国门之外。

其次,从消费者的角度而言,“抵制”,不是“不买”,而是本来想买,有买的需求,但因感情等原因而有意识、有针对性地不买,这才叫“抵制”。据不完全统计,中国人拒买日货的比例不到四成半,短期内如何影响或者改变国人的消费习惯,仍需要一个过程。

二战结束后,日本是安稳了很长时间,中日交流日益密切,然而在这个国家的以“鹰派”为代表的极少数极端分子却对中国始终怀有深刻的敌意。我们抵制日货是因为日本这个国家与民族具有极强的侵略性以及对我国的一贯的敌视与遏制。

但是,一个强大的日本对于我们中国无论是经济上、外交上都是非常严重的威胁,一个强大、没有挟制、抱有敌意的日本是中国所希望的吗?或者说一个强大、没有挟制、抱有敌意的中国是日本所期望的吗?我认为都不是。那么,围绕这样的一个目的展开遏制和反遏制的角力应该非常好理解,不要以为日本人会宽大慈悲而不去做那些对中国不利的事情。对于国家而言,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话对于中国之于其他各国而言是合适的,但唯独对于日本是不恰当的,因为中日矛盾不可化解,唯有一战,只是迟早的问题。

中国经济是否会在“抵制”中遭受重创?

中国经济是否会在抵制日货中遭受重创?答案是不会!

在这个世界上谁离了谁生活都将继续,关键要看谁对谁的依赖更大?虽然,抵制日货可能也会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但对日本而言却是不可承受之痛。我们稍微对日本实行稀土禁运,日本就受不了。日驻华大使12日召集美、英、德、法、韩等各国大使,要求中国缓和对稀土元素的出口规制。丹羽称各国应协调步伐,一致要求中国放宽对稀土元素的出口限制,在解决稀土元素出口的问题上,各国联合起来的外交压力是必须的。凭啥只准你们禁售武器,不准我们禁售稀土?联合施压?很遗憾,中国不惧八国联军!

资源是有限,总体市场也是有限的,中国出口日本的产品主要以能源、矿产品为主的源头产品,日本出口中国的产品以家电、汽车、机械为主的下游产品,源头产品虽然附加值低,但大多是有限的。而且源头产品不太可能出现饱和状态。比如今年的铁矿涨价,虽然中国是最大买家,也尽了力了,但还是涨了十几个百分点,就是这个道理。作为源头产品,有太多的消化渠道。在撤资事件中,谁的损失更大?投资方。中国出口的是源头产品,而日本出口的是下游产品。谁更依赖谁,这个自不用说了。相较而言,中国的产品不出口日本更可能找到其他买家(农产品较难,矿产品较易),但日本不购买中国的源头产品,将付出高额的代价,只要想一想他必须绕着中国大半的海疆,绕行数千公里去寻找新的替代品,就可以知道。

日本投资是为我们带来了好处,但抵制日货与日本投资无关。抵制日货有个数量与时间的过程,这不会在一夜之间都发生的。以我们国民的温和善良性格,即便抵制日货到了极致地步,参与的同胞也不会超过半数(范围为有条件购买日货的),更何况近些年来中日贸易增幅一直在30%左右,也就是说,抵制日货只是适当地抑制日本经济。因此,抵制日货根本不存在减少税收,增加失业的问题。即使中国消费者抵制日货,中国还是日企最有钱赚的投资地,他们不会撤资。我们在抵制日货的同时,日商还会继续投资,只是他们的态度会改变,会变得彬彬有礼而非居高临下;会变得诚惶诚恐而非指手画脚;会变得谦虚内敛而非肆意嚣张。

如何面对“抵制日货”?

抵制日货其实很简单,就是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购买和使用自主品牌。记住,我们的前提是在同等条件下。在有选择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不买日本品牌的货物,我提倡:把不买日货这个原则默默地记在心里。譬如电视机,商店里有海尔、海信、长虹、TCL等众多品牌,在一般情况下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替代品,而且其品质与价格不会输于日货。

抵制日货是一种理性的行动,没必要流于形式,也没必要只要是与日本沾上一点边的都一律拒绝。比如单反相机,佳能和尼康在国内确实没有太多的竞争对手,我们选用这些品牌也没有什么不妥。总之,只要你的抵制行动是利国利民的、是发自内心的爱国情结,就没必要理会别人怎么说,也不要怕被扣上“抵制不彻底”、“两面三刀”之类无聊的帽子。因为你的良心是安稳的,因为你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中国人”这个称号。

所有华人都不买日货,这不现实,但我们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同胞参与,抵制日货任重道远,我们不畏其难。其实,生活就这么简单,抵制日货只是一个习惯,并不是要压抑我们的生活,我们尽力而为,能不买日货就尽量不买,而不是绝对不能买。

还有,其实抵制日货对消费者也有好处。我给大家说了例子,由于品牌中国产业联盟成员——爱国者数码相机的存在,日本品牌的数码相机一年内持续降价高达42%左右,平均降价一千元以上,一些高端相机降价达三四千元。如果按日本品牌在中国销量四百万台来计算,由于中国民族品牌的存在,由于爱国者数码相机的存在,日本品牌相机每台能够降低一千元人民币,实际上为国内消费者节省了四十亿元人民币。

很显然,“抵制日货”是一种“理性爱国”。一者,它是民间自主自发,富有针对性而非盲目的行为,不具有破坏性的力量,完全可以得到国际社会和舆论的理解和认可;二者,这种行为本质上是消费自主权的体现,不违反国家任何法律和国际法的任何规定。至于效果如何我们姑且不论,但这种爱国表达应当得到尊重,不能轻率否认。当然,从历次“抵制日货”运动的经验来看,如何提高民族产业的竞争力,“中国制造”何时才能用品牌和品质的力量打败外国企业,才是更为实际的问题。

理性抵制利于中国品牌发展

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日前表示,部分群众对前一阶段日方的某些错误言行表达义愤是可以理解的,但中方主张依法、理性地表达爱国热情,相信广大群众能以实际行动,维护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对此,我完全赞成。所以,我们应该依法、理性地抵制日货。

从品牌的角度而言,理性的抵制日货有利于中国品牌的发展。作为经济发达国家,日本在经济发展和品牌方面,还是有许多地方值得中国、中国品牌学习的。

品牌是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经济崛起的过程就是本国品牌发展壮大的过程。品牌,是民族产业的核心财富,是企业进军国际市场的通行证,是产品打开国际市场的敲门砖。中国品牌建设刚刚起步,品牌建设任重而道远,需要学习国际知名品牌的成功检验。

毛主席曾经说过:“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使我们自己的东西有一个跃进。”周恩来总理也曾说:“把各国经验都学过来,要有这个气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素来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打败敌人之前,先了解、吸收敌人的优势,然后通过武装将自己变得比敌人强大;只有这样,才能一击即中,一招败敌。

抵制日货?是的,当然要抵制!如何抵制?需要理性对待,因为这不是某一个人和另外一个人、某一个群体和另外一个群体的事情,而是一个国家与另一个国家的事情,必须理性对待。

总之,理性抵制,更利于中国品牌成长,更利于中国经济发展,更利于大国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