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也谈伊利蒙牛之争


    这两天,网上关于蒙牛和伊利互掐的帖子喧嚣尘上,很多人对他们“互相残杀”的细节津津有味,有幸灾乐祸的,有隔岸观火的,也有唏嘘不已的……而我,作为老牛和潘刚的朋友,对此却扼腕叹息。我不想讨论这些毫无价值的细节,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如何找到解决之道,如何帮助蒙牛和伊利走出恶性竞争的漩涡,如何挽救中国乳业自主品牌于水生火热之中。

    大家都知道,牛根生是从伊利出来的,是伊利的功臣,二号人物,当年因为郑俊怀所不容而被迫出走。老牛的成功仰仗于他的“散财理论”和他的那句“小胜靠智,大胜靠德”。蒙牛创业之初也曾经打出“为民族争气,向伊利学习”、“争创内蒙乳业第二品牌”、“千里草原腾起伊利集团、蒙牛乳业—我们为内蒙古喝彩”等谦虚、实事求是的广告,也因此获得了尊敬和业界口碑。可以说,那时的蒙牛和伊利基本上是和谐的。

    然而,当蒙牛和伊利的差距越来越小,蒙牛自然就产生了赶超伊利的想法。据公开资料显示,当年蒙牛和伊利为了奥运赞助商的事情争得不可开交,最后在呼和浩特市政府的协调下,双方都达成协议,一起退出奥运会赞助。然而,伊利集团之后又单独重新递交申请函,使得蒙牛与奥运擦肩而过,蒙牛上下对此心存不满,蒙牛和伊利的暗战也就此升级,拉开日后公开厮杀的序幕……

    事实上,纵观全球商业世界,像蒙牛和伊利这样的冤家对头并不少见,比如奔驰和宝马、肯德基麦当劳、尼康和佳能、波音和空客,这些行业领头羊最初都怀着“一山不容二虎”的狭隘心态来对待对方,但是最后在与对手竞争时通过互相竞争逐渐形成了第一阵容,而把对手远远地抛在身后,达到了双赢,也成为所在行业的双寡头。众所周知,小成功靠朋友,大成功靠对手。武侠小说中独孤求败的人是痛苦的,同样在商业社会中孤独的人是可耻的。

    蒙牛和伊利到底该怎样面对中国乳业市场,面对对方的崛起呢?很显然,伊利作为国有企业,作为蒙牛创始人牛根生等人的东家,对于蒙牛的崛起显然不心甘,这一点也是可以理解的。而老牛被伊利排挤之后另立门户,肯定也希望出人头地,纵使卧薪尝胆,也梦想着超越伊利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俗话说“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他们的这种心态我完全可以理解,只是在意气背后我们更多的是需要理性,在对待人民内部矛盾而非中日矛盾这种民族大恨时我们需要“和”,而不是“战”,因为和则立,和则生,和则顺,和则强,和则久。

    很显然,如果两个行业的领头羊在竞争中能够携手共进的话,这种合作竞争显然是一种高层次的竞争,合作竞争并不意味着要消灭竞争,它只是从企业自身发展的角度和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角度出发,促使企业间的关系发生新的调整,从单纯的你死我活的对抗竞争走向双赢的合作,这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竞合。

    我讲一个大家都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吧。乌龟的特点是专注、持久,而兔子的特点是速度、热情。当某一天一群龟兔一起赛跑时碰到一条河,兔子们跑得非常快,很快就跑到了河边,但是它们过不了河,因为不会游泳,只能站在河边干着急。而乌龟们因为速度很慢,爬呀爬,花了很长时间才爬到河边,天已经黑了,它们也已筋疲力尽,无力游过河去。比赛的结果自然是没有赢家。假设有一对龟兔能调整思路,刚开始时由跑得快的兔子背着会游泳的乌龟跑,这样两个人就会很快到河边,这时会游泳的乌龟发挥自己的长处,驮着跑得快的兔子游到对岸,这样它们速度有了,又能过河。这种合作对于这一对龟兔来讲显然是双赢的。

    “寸有所长,尺所有短”,任何一个企业有自己的长处和弱处。一山不容二虎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我们不能够独步天下时,就请选择和对手携手共进吧,就像我们刚才所提到的奔驰和宝马、麦当劳和肯德基一样,大家在竞争中互相提升自己的实力,在竞争中甩开和其他对手的差距,使双方在竞争格局中赢得先机。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无论是蒙牛还是伊利,都请冷静下来三思。互相残杀的结果,势必两败俱伤。而携手共进的前景,则是相得益彰。期待蒙牛和伊利能够摒弃前嫌,用竞合开创中国乳业新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