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则电梯广告引发的思考


 

95171啊,餐厅任你挑;餐厅任你挑,嗨95171,吃饭请客找餐厅,就拨95171啊!”每天上下班,以及外出吃饭,电梯里总要想起这段以《皇后大道东》调子改编的广告。不时,也会听到电梯里陌生人会诙谐地讨论起这则广告,更甚至,身边的人居然讨论起吃饭的时候,有人提议打这个电话问问。

“第一次坐这电梯,我自己一个人,当时一响,吓我一跳,太逗了……

“这广告真逗,我每天一坐上来,它都要唱上一回……

“这个95171会不会比12580上的餐厅要全点?”

……

这是办公写字楼电梯里,框架传媒播放器上的一则广告。从讨论可以看出,这则广告起到效果了,至少,我们都记住的那个电话,那句唱词。闲暇之余,当回过头来仔细审视挂在电梯里的那个框架传媒播放器时,才突然发现,原来还有天翼、神州租车等也在上面做广告,我们却从来没有关注过。为什么有如此反差?

市场人员总是抱怨,“我们花了巨额的广告费用,却不见有效果。我们也知道有些广宣费用是浪费了,但是却找不出浪费在哪里了。”这则小广告,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解释。

广告投放是一门成熟的、科学化的流程。但是,这套科学化的流程不可以照本宣科,必须落到实处。通过媒体数据分析,市场人员可以轻松地找到针对目标人群的特定媒体或媒介工具。然而,这只是广告投放最基础的工作,对媒介质量的判断,是更加重要的。就拿此广告来说,框架传媒在最初的时候,的确让大众眼睛一亮;然而,时间久了,人们就很难再去对它产生兴趣。针对企业来说,这代表着一个事实,自己在这个媒介上的营销成本提高了。

那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如何改善?

虽然媒介针对的人群是我们的目标人群,但是并不代表该广告投放就是精准了。市场人员需要同时考虑的是,针对该媒介所能接触到的人群构成是什么?在接触该媒介广告的这段时间里,他们的行为习惯是什么?写字楼电梯里的人群的确是天翼、神州租车的目标人群,可是,这部分人整天忙忙碌碌,又天天被广告包围着,坐电梯的时间,能稍微休息下就不错了,谁还会专心去看墙上长篇大论的广告?更别说记忆了。

除了了解受众的行为和接触习惯,另外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通过广告创意和表现形式将广告有效融入目标受众的行为习惯。只有巧妙地融入目标受众的行为习惯,这一广告才会发挥出效果。我们仍然拿这则小广告举例,电梯里,众多平面广告挤在一个电子框内,广告主利用声音巧妙地将自己从其他广告中脱颖而出;诙谐的调子,又给电梯里百无聊赖的人们增添了一个新的话题,效果就自然而然了。

这则小广告,也值得营销人员对自己的日常工作进行回顾,当我们挠头抱怨广告费用不知道浪费在哪里的时候,我们或许需要首先考虑,我们的工作是否都落实到细节上去了?

 

(原文出处:马晓    http://blog.sina.com.cn/mxaqj  2010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