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甲申科状元曾棨与黄淮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八十六  宣德七年春正月辛酉朔  

○辛巳(廿一)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侍读学士曾棨卒。棨,字子棨,江西吉安永豊县人。永乐甲申进士第一,授翰林院修撰。时上向用儒术,命选新进士二十八人,进学文渊阁,以棨为首。命光禄给朝、夕膳;月赐灯烛费,使进于文学。每燕闲召试,棨率居第一,必有赐赉。修《永乐大典》命为副总裁。进侍讲,与修《太祖皇帝实录》书成,赐金织袭衣、钞币、进升侍读学士。  仁宗皇帝嗣位,升左春坊大学士,仍兼翰林(侍)读学士。上即位,优礼益厚,赐宝带。修 《太宗  仁宗实录》成,赐金织袭衣、文绮、白金,升詹事府少詹事,仍兼翰林侍读学士。棨素有痰疾,一日群臣班列奏事,棨疾作,遽退。上遥见之,特免朝参。越数月,疾加,命医视疗,竟不起,临终神色不乱,自为赞,以遗素所厚者。讣闻  上恻然。遣礼部侍郎章厂,赐祭,赠加()议大夫,礼部左侍郎。命有司治坟茔,给舟,归其丧。棨,为人温雅英迈,喜推荐士,士穷流落不偶者,多赖以济学博才,赡为文章沛然莫御,无间贵贱,幽远求輙,应之诗文,布于四方。善行草书,得者咸贵重之。卒年六十一。

本按:曾棨(13721432)字子启,吉之永丰人。永乐二年甲申进士第一,官至少詹事。信笔千百言立就。宣德

七年正月卒于北京官舍,享年六十一岁。曾棨自称是黄淮的“门生”,他登甲申科状元时,正是黄淮担任副主考官。继与黄淮同朝为官多年,“低头不见抬头见得”因此,曾棨著有与黄淮直接相关诗作十馀首如:瑞菊、牡丹灯、寄黄少保、送黄尚书、莲花灯和胡庶子韵、乙酉正月元夕黄庶子宅赋牡丹灯、送少保黄先生还乡诗序等。下选录四首:

                                                                             

                   

 

东家先生富文学,十载从容侍帷幄。平生襟度何洒落,官舍清幽自林壑。

地偏沃饶匪墝埆,南轩艺菊东篱若。是时九月秋萧索,瑟瑟商飚振寥廓。

寒芳葳蕤花始着,紫白红黄相间错。露华为洗姿容灼,霜力昂藏枝干弱。

中有奇株秀且嬳,一蒂翘然挺天萼。天工巧将金玉琢,花神细蹙红绡薄。

初疑亭亭立双鹤,骈顶丹砂将俛啄。又疑粉蝶争拂掠,卷翅并栖如可捉。

飘飘英皇在遐邈,綵翟霓旌动辉(霍)。翩翩韩双绰约,翠袖轻盈露珠襮。

烨如宓妃出河洛,皎如魏姬降衡岳。护以祥烟笼绿幕,饮以流霞脸逾渥。

檀心腻蜡黄略铄,宝鼎炼丹真汞跃。琼云不随真鷟鸑,五色辉辉射丛菊。

吐芳不用夸芳药,倾日宁须羡葵藿。芙蓉牡丹与芍药,空诧重楼争灼烁。

何日秋芳甘淡薄,毓瑞呈祥契充漠。二仪和气互磅礴,品彚胚腪人未觉。

先生才气真美璞,至宝温然质纯确。胸中素蕴经济略,日与夔龙相唯诺。

论思献纳能骞谔,象笏朱衣兼荷槖。优游词林膺显爵,一门且庆和且乐。

乃知造化意有托,孕此奇葩迥超卓。一时盛事传馆阁,锦筵置酒花前酌。

酒酣兴至觥筹数,坐弹瑶瑟卷珠箔。紫蟹擗螯霜鲙斫,醉来弄花香满握。

雅颂风赋协韶乐,锦绣珠玑粲联络。词锋烨烨雄相角,宝匣龙泉拂双锷。

出规入矩谢绳削,治世之音本淳朴。嗟予后至辜前约,引领奇踪空踖躨。

汗颜血扌不善斵,琐细雕虫之宏博。斐然续貂追众作,留取卷中资一□。

 

牡丹灯                         

剪綵制姚黄,根株异洛阳。银灯添国色,宝篆借天香。

富贵同金谷,光辉到玉堂。不须劳羯皷,烂漫冠年方。

 

寄黄少保               

 

锦袍玉带照乡闾,还见庭中彩服趋。两世官阶同一品,四朝人物共三孤。

凤城依约牵魂梦,雁荡微茫入画图。试问香山兼洛社,有谁父子似公无。

 

送少保黄先生还乡诗序          

            

人子之孝,莫先乎显亲;仕宦之荣,莫过乎还乡。此古今天下之同情也。是故,昔人盖有兴衣绣夜行之叹,而怀千锺不洎之悲者夫,岂不信然哉!今少保户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永嘉黄先生,少以进士举,即拜中书舍人,历事太祖、太宗、累迁至右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侍读。日在左右,论思献纳,摅诚效能,始终一节。迨于仁宗莅祚之初,爰念宫臣之旧,即升为通政使,兼武英殿大学士。未几遂今职。今上皇帝嗣位,统承大业,图任旧臣,先生以宿德硕望,深蒙宸眷。爵位及于人臣,声光振于宇内,可谓荣盛之至矣!然独念其尊公思恭,甫家居年几九十,就衰耋,勿得旦暮在侧,以致终养之孝,桑榆颓景,匪朝夕惓惓之思,无时或怠于是,以疾恳辞再三,皇上恻然悯之,遂赐还乡。仍加赐赉,皇恩厚德,天地莫伦。先生既拜命以行,中书舍人黄振宗等,皆以先生之归为荣,相率请与予言以为赠,惟士之仕获沾一命之荣,而又得以禄为养,可以为幸矣!其出仕也或蹔得,归荣其乡,以申桑梓之敬。又可以为荣矣。然而,先生位高于人臣,望重于一时,褒崇得以及其亲,厚禄以供其养。而又能不以外物累,其中一旦乞身,圣明遗荣而归,以遂其退休之志,而成其奉亲之乐,可谓显荣始终,而进退以礼,此岂不其先世积累之厚,而天道福善之应,始验于今日耶!不然,何其父子之间,荣名盛福如此其至也,《孝经》云:“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先生庶几其无愧乎?棨,以永乐甲申登进士第,于是先生实司文衡,由是辱知二十余年。则于先生之行,乌能自已于言乎?因其请,书以为序。

宣德二年秋八月既望  

奉政大夫左春坊大学士,兼翰林院侍读,兼修国史庐陵                             棨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