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无意中听朋友提到鲜族金老师的拼布艺术,以及她的一些故事。得知今天有她的拼布艺术展,带着好奇、忍着身体的不适与朋友相约而至。沿着楼梯走上去,就已经被墙上的服饰图片吸引住了,让我对今天的展览充满期待。刚进展厅,就见一个气质优雅的女士在搀扶着一位老者,热情的讲解着什么。朋友告诉我,她就是今天的主角--拼布艺术的主人金媛善。虽然已经六十四岁了,但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年轻很多,倒不仅是皮肤的弹性,更是她的精神状态,她的眉宇间流露出的自信从容与慈爱。借着她给老者讲解的机会,我也旁听了她对自己每一件作品的解读。
她的拼布作品,带给我最强烈的两个字是“感动”:那完全是她的生活状态,而不只是一桩手艺。几乎介绍每一件作品时,她都会乐呵呵地说起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以及自己的母亲:“这是为儿子结婚准备的衣服,那是送给儿媳妇的窗帘”;“这是为孙子准备的被子,那是为孙子孙女做的小衣服”;“这是母亲亲手绣的包裹过我的小被子”。。。。五颜六色的拼接,细细的针线,缜密的针脚,浸透着、流露着浓浓的亲情。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还有什么比这更完美、更直观的诠释?
她的印染技术让很多参观者惊奇,充满了东北日常生活气息。左边这件的褐色是用平时喝的茉莉花茶染的,右边后面那块窗帘,是用冬天吃的冻柿子染的!因为柿子的颜色每天都在变化,一周之后才会固定,体会那种变化的过程,听得我心痒痒的,恨不得也参与一下染布的过程,一定很有趣。
这两件是她改良的朝鲜传统民族服饰,颇有礼服的风范。色彩搭配清雅和谐,让人叹为观止。后面越参观我越明白,一个人对色彩的把握,很大程度上属于天赋的sense。这两件,群身华美亮丽,上衣选择白色“收官”,民族又时尚。
这两件套装是两件套,打开,里面的连衣裙可以独立穿着。夏日摇曳的裙摆,该是多么艳丽的风景?
除了衣服,小物品也十分讨人喜欢:耳环、小垫儿、手袋、钱包、扇子、顶针儿、胸针……
摆在一起,琳琅满目。想起我上学的时候,也曾经酷爱女红,跟着妈妈绣过枕套、响应学校号召纳过拥军鞋垫(都是缝纫机扎的)。被她的作品吸引,我真有点跃跃欲试的冲动,说不定我回家也要动动剪刀和针线了,呵呵。
这批桌旗,摆在家里该是多棒的实用艺术品啊。金老师有着东北人典型的爽朗,表达也绘声绘色,颇为生动。看到她正后方那条蓝色的“钱型”拼布了么?那是她早年从新疆库车“偷师”来的针法,还为这种纹饰在国际论坛上跟老外辩论过。同去有懂行的朋友仔细看了说,是打籽绣,相当工细精湛。
我很欣赏金老师的创作理念,看她背后那一片绚烂的彩被,全部是用创作之余剩下的废布头儿拼起来的!她说她尤其想让人们了解:对于艺术创作,没有废料,无论怎样小的布头,都能生发出美丽的艺术品。
我特意看了看细部,确实很了不起,这么多密密麻麻的小碎布头儿,能如此“处置”它们、而且“处置”到如此地步的,能有几人?这件作品让我对她的色彩sense由衷佩服,我相信换了另一个人,同样这些布头儿,未必出得来这样的色彩搭配效果。
这是一件很感人的作品,是她给孙子缝的被子,每一处纹样,每一组数字,都有着深深的祝福寓意。她在做这件作品的时候,心里一定满盈着融融爱意。
同时还有一封信,是她写给小孙子的,读来,既有趣,又温暖。盖着这样一床被子,爸爸、妈妈、奶奶、自己的成长过程,全都与自己同在。好温暖的家的感觉!
这件儿童被,原本是金媛善的母亲为她的出生缝制的,到了金媛善手中,重新做了改良,包括色彩重新搭配组合。“我妈妈还不高兴呢,说我改了她的东西。”她眉开眼笑地介绍着。
旁边这件“巨制”,取名“姹紫嫣红”,是她对自己的承诺:每天缝制一小块,用一年时间完成整个作品,不管多忙。直到那年的12月7日,第340天的时候,她的作品终于大功告成。作品的很多单元是她在飞机上,火车上,夜深人静时,忙里偷闲完成的。我喜欢她的生活智慧:对别人承诺的事情,其实是容易完成的,因为我们爱面子,不得不遵守承诺;但是对于自己要求自己做到的事情,我们往往很难做到,因为我们可以有无数的理由原谅自己的劳累和忙碌,于是才有了“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的古训。她用这件作品兑现了自己对自己的承诺。欣赏作品之余,对她的人格修养人生智慧更是肃然起敬。
跟金老师闲聊,她几次提到人活着,要有一颗感恩的心,“成天抱怨这个抱怨那个,生活出不来这么缤纷亮丽的色彩”。我深以为然。她还特别强调创作的心态,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质量。有一次,她和一个据说非常有名的同行一起pk染色,因为她把要染的东西当做孩子一样呵护,每一个动作都渗透着她的情感,所以,染出来的颜色就非常鲜亮,远比那个名人同行好很多。结果那个名人同行不服,坚持说她用来染色的缸好,不得不跟她交换染缸,继续pk。结果还是一样,她染的东西颜色就是透亮,均匀。站在一旁作为裁判的老师忍不住了,用东北话对那个名人同行说:“你求胜心切,连染料都急眼了!”虽然引来一片笑声,但老师的话也道出了个中道理:平和的心态,真挚的情感,会在不经意间融入作品的每一个细节,包括染色。我们通常所说的那些绘画艺术品包括葡萄酒的种植和酿制,又何尝不是一个道理呢?她自己也做过对比,一次,她刚把布匹扔进染缸,家里就催她去做另外一件事情。她于是心急火燎的不断看表,结果,染出来的东西就远不如平时。“一切的果效从心发出”,果不其然!
她背后这件作品前面,挤满了一拨一拨拍照留影的人。作品,是一个艺术家心灵状态的自然外化,也提醒着观赏者:生活本是如此美妙,你感受到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