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干啥事儿都能整出点文化来。喝酒有酒文化,旅游有旅游文化,就连天天喝的茶都有茶文化。作为人类历史上著名交通工具,超过百年发展历史的摩托车自然而然地就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拥有了自己的文化烙印。
著名文学家胡适曾将摩托车视作现代文明的标志,而现代发生的诸多事件,也正证明着这一事实:1997年,摄影记者黄成德驾驶一辆摩托车“单骑进西部,独自闯天涯”,行程两万多公里;迎香港回归一个摩友骑摩托车“单骑走中华”送五星红旗到香港;同年一个摩友驾驶一辆摩托车从吐鲁番到珠海。1999年6月开始到8月,已多次单骑万里行的摩托探险家黄成德,驾一辆摩托车开始了单骑穿越罗布泊的旅程,打破了死亡之海罗布泊六月不渡的传说。当一些外国人说中国是车文化的荒漠的时候,这些摩托骑士用实际行动捍卫中国机车迷的尊严,正在不知不觉中创造着中国的摩托文化。
现如今,摩托车再也不单单是扛货的拖车、交通的工具,它也随着历史的沉淀和社会的发展不断延伸着自己的文化触角。很多人经常开始玩笑的说,原来的交通工具,现在根本就是一个展示自己魅力的道具。摩托车同样具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族群,最有名的自然要属哈雷·戴维森,它已成了自由的象征,连引擎声都申请了专利。当然,虽然中国“摩托化”这个步骤比发达国家晚了不少,但我们现在是世界第一大摩托生产和出口国,大国自然有大手笔,譬如刚在重庆举办的第九届中国摩博会,我看那阵势比起某些汽车展有过之而无不及,简直就是“敢死队”那种全明星阵容的豪华出击。在这样的展会上,英姿飒爽的摩托车绝对比搔首弄姿的女模特更容易吸引参观者的眼球。因为,摩托车更简单粗暴的直奔了主题——拉风!
作为未来潮流趋势,摩托车目前最先进的、最火爆的技术当数电喷。相较于化油器车,电喷车首先是油耗与排放明显降低。此外,电喷车适应性更强。传统化油器车易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总免不了“抛锚”一说,想必大家都有过换季早上发车难的经历,那真叫一个痛不欲生,而电喷车则是由行车电脑控制燃油喷射,几乎不存在打火难的问题,并且,发动机运行也更加的平顺。电喷车取代化油器车已成为时代进步发展的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那么多人粉谷歌粉苹果粉微软,说到底还是粉技术本身的革新所带来的新体验!就像谷歌让搜索引擎变成网民生活要素,变成社会公器;或者苹果让索尼介绍给世人的边走边听音乐的习惯更进了一步;微软视窗系统的普及让电脑走进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电喷技术正在默默地改变着摩托车族的使用习惯,更好用易用,让更多的人可以方便地体验到摩托骑行的乐趣,是为新潮流。
国内电喷技术起步还是比较晚的,早些年也是有过几家摩托车厂推出过电喷产品,但因技术不成熟,市场认可度不高,被消费者广为诟病。随着科技的发展,行业龙头企业对电喷技术重视及高投入开发,部分品牌成熟的电喷产品已被市场广泛认同,以豪爵铃木为代表,其运用日本原装进口的DCP-FI智能电喷源,性能直接升级几个档次,在重庆举办的九届中国摩博会上更是一举推出涵盖125和150两个排量的12款新品。底气可见一斑。21世纪,最重要的是人才,最让人膜拜的是技术,期待豪爵铃木等企业能进一步完善电喷技术,为咱为电喷党争口气。
不过从市场层面来讲,目前的电喷摩托市依然是鱼龙混杂、良莠不齐。为了不砸自己招牌,众多摩托车厂商在博览会上对于自己的电喷产品的态度还是非常谨慎的。只有有胆识、有实力、有自信的厂家才敢毫不遮掩的发布自己的电喷产品,这跟凤姐小月月那种夸张自信可没关系哈。所以还是很看好豪爵铃木,希望满城尽是电喷车的那一天早点到来吧!
原创博文如需转载请用下列方式联系: